老教授谈教书育人 讲课中的“理、味、奇、趣、细”

作者:倪重匡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0-12-10

我在讲课中引进评弹艺术中“理、味、奇、趣、细”的说书要诀。

“理”是指讲课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把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作为理科教学,更应该把“为什么”讲透;“味”是指讲课要有特色,我这个讲课的“味”是从苏步青先生给我们讲授《高等几何》中学来的,以问题为中心,科学就是在连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并结合科学发展历史上的故事,结合搞科研项目中的故事,结合当前的新进展和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觉得有味可嚼;“奇”是指讲课不要平铺直叙,要有高潮,我有时把解决问题的难处、分析解决过程,一步步引向高潮形成奇峰 ,还可以用设置悬念的办法;“趣”是指讲课尽量讲得生动有趣,偶而带些幽默的小故事,语言常可幽默些,所谓幽默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细”是指学生可能困顿之处,要讲得仔细,让思维略慢的学生也能听懂。这一套讲课思维颇受学生欢迎,有一届学生还搞过“倪重匡老师语录”,每次课后增添,有老师从学校的BBS上看到告诉我,我及时劝阻了学生。每当学期讲课结束学生们起立长时间鼓掌时,我都感到很欣慰。

大学基础课程可以许多年不变,但研究生课程和高年级大学生的专业化课程则会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方向的转移、重大课题的变动而经常除旧布新。常常是吴立德老师和我商定新课程的内容、名称、安排任课教师,如果是青年教师,就会要他们写出授课大纲,我审阅合格才开课。由于开新课比上老课累一些,我作为教研室主任主动多担纲,我首开的新课程有《知识库》、《句法结构模式识别》、《Kalman滤波》、《信息与编码》、《随机控制》等十多门,早期也学夏道行老师那样自编讲义,如《信号与系统分析》等,后来大都选现成出版物作教材,如我新开《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课就选厄尔曼的著作,还是老办法备课,只是在开学前对全书预览一遍,查有否要事先解决的难点。正式开课时不光我们信息专业,还有软件等别的专业研究生来听课,以至原定教室坐不下,他们说:“我们讨论班上弄来弄去搞不清的问题,一听倪老师的课就全明白了。”

“理、味、奇、趣、细”上课法也受到学校的表彰,上世纪80年代,我获评复旦研究生课程教学一等奖,90年代中期获得教学特等奖。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