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顶天立地”的研究

作者:刘 向(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直博生 2018年钟扬教授基金获得者)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0-11-06

“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钟扬老师的话语时刻在我耳边回响。在国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生态学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生态学工作者,我理解的爱国奉献精神就是: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既要瞄准科学前沿,解决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又要服务于祖国的需要。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地。全县5万多人口中90%为藏族。该县的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长期不合理的放牧管理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并进一步危害了作为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地的生态安全。要治理退化草原,就必须了解草地群落的退化机理与构建过程,以便“对症下药”,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当地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平均海拔近4000米,高原地区缺氧、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野外交通不便,山高路陡;野外台站时常断电,饮用水需要自己从井中挑取;工作期间危险因素多,经常遭遇野狗和毒蛇的袭扰;这种种不利条件极大地威胁了从事野外生态学研究人员的身体健康。

但是,不坚持在雪域高原一线采集第一手数据,就无法继续研究工作,无法深入了解当地草地群落的退化机理与构建过程。令人欣慰的是,每年春夏之交,一批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奔赴青藏高原的各个台站,从事定点研究,或乘车、乘马,甚至步行对高原地区进行深入采样。我也是这野外工作的大军中的一员。五年的野外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爱国奉献精神不是一句空头的口号,不是“键盘侠”攻讦的言语;而是实实在在地从我做起,立足自身工作岗位,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以扎实的工作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自然要瞄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国内生态学研究面临起步晚、底子薄、基础研究弱等突出问题。以国际生态学顶级刊物,美国生态学会主办的Ecology为例,改革开放以后,直到2008年,才有中国大陆本土学者以国内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1篇研究性论文。但在短短的10年间,我们奋起直追,最近几年平均每年本土发表的Ecology论文已经稳定在了10篇以上。曾几何时,国内培养出来的生态学博士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巨大,但时至今日,“土博士”中的佼佼者已经胜过了欧美一流院校的生态学博士毕业生。十几年前,我们面临着高端学术人才大量流失的窘境。但时至今日,受惠于国家一系列人才政策,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回国不再需要理由,更是成为了一种潮流。

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态学,更突出显示出这种发展趋势。我和我的导师周淑荣教授选择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物病害生态学研究作为我的博士课题。基于长久以来积累的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基础,发挥课题组的理论研究优势,并利用在甘肃甘南和青海海北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型实验研究平台,开展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物多样性-真菌病害关系相关的研究;发现了“系统发育稀释效应”,拓展了稀释效应的发生条件,并先后阐明了施肥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群落水平叶片真菌病害的调控机制。一系列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

但相对于世界一流水平,国内生态学的研究仍然面临着几大弱点。问题的解决与克服,依赖于新一批青年生态学科研工作者以爱国奉献精神扎根于科研第一线,了解农林牧副业生产中的急迫问题,解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难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复旦-8_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