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9月29日下午,杨浦区的大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宣传志愿者代表汇聚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以现场会的形式,共同研讨学校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创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来自复旦大学和杨浦区的大中小学师生聆听了一堂以“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大中小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体悟总书记回信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现场,杨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基地揭牌,杨浦区学生“星火相传”志愿服务队成立。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杨浦区委副书记邓小冬,杨浦区副区长王浩,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副书记许征,以及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进”实践研究项目的专家团队,杨浦区校长和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杨浦区的160多名中小学思政教师,三万多名初、高中学生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的直播。
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成效,引领青少年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抒写者
焦扬在致辞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第一课程。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信”的问题。新时代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
焦扬表示,复旦大学将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指导支持下,与杨浦区紧密携手,把高校“课程思政”与基础教育“学科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协作平台建设,联合开展新思想“三进”教学研究,着力把复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的力量向基础教育辐射应用,通过学科协同、讲座培训、讲师团、集体备课等形式,促进优质教学和学科资源区校联动、协同共享,努力创建在上海乃至全国有示范效应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建设品牌,引领青少年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抒写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沈炜在讲话中对复旦大学和杨浦区携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接下来要从工作体系一体化、内容体系一体化及课程教学一体化三方面落实建设。他指出,思政课是跨学段的,贯穿了大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划分的藩篱,紧紧抓住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思政课要把握学生的关切,抓准学生思想的疑虑,在共情中形成共鸣,在学生的情感共鸣中升华理想信念。
大中学校共筑新课堂 济济名师论道“一体化”
活动中,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宋道雷老师和杨浦高级中学教师朱忠壹与两校学生一起,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共产党宣言》思政课。
课堂由一段《共产党宣言》节选的朗诵开启,杨浦高级中学和复旦大学的学子们相互交流了课前的预习体会。课堂上,围绕“真理的味道与真理的声音”、“自由人联合体”等话题,两校学子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积极互动。
教学公开课展示后,来自市区两级的教研员与各校任课教师们围绕一体化教研中的“望、闻、问、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国家教学名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在点评中重温了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经历,强调了其坚定的信仰。他指出,好的思政课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自己信,还要感染他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生传递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未来,我们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生来可能是感情上感到激动,大学生是理论上的思考,研究生则应该有学理上的推进和创新。”
杨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学生志愿服务队“星火相传”
现场师生共同见证了“杨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基地”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揭牌和杨浦区学生“星火相传”志愿服务队的成立。
学生实践基地是学生课堂与社会课堂衔接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许征和邓小冬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陆婷婷与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队员分享了在志愿服务中讲述陈望道老校长故事故事,在不断学习中传播和践行“宣言精神”的经历和感悟。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钱威丞从王浩手中接过杨浦区学生“星火相传”志愿服务队队旗,又将队旗郑重地传递给中学生代表,并寄语他们:“永远心存理想,永远热血滚烫。加油杨浦少年!”从大学生到到中学生,再到小学生,队旗在传递,学子们不断探索创新、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念也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