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肩膀承担责任。2020年的暑假,复旦大学社会实践队伍再次启程,追寻红色记忆,体悟基层变化,参与国家治理,践行青年担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旦青年”为导向,复旦大学团委今年继续开展“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的学习,并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制度自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服务国家地区发展和基层建设,关注社情民生、展现青年担当等方面,通过调研考察、学术研究、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践等方式,积极组织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的社会实践分为七大子主题,共有178支实践队伍,总计参与人数为1291人次。实践队伍的足迹将遍布祖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由于今年情况特殊,校团委要求开展实践的队伍遵循“就近就地,避免聚集”的原则,切实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奋斗故事
今年正值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译本100周年,复旦大学建校115周年。校团委积极响应学校“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鼓励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等形式,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谭凯歌所带领的队伍就会前往大别山深处的革命圣地——何家冲,深入了解其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将通过微博、短视频等形式,为大家讲好家乡红色革命故事,为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血脉注入时代的元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劲的活力。
项目成员访谈当地老人,了解革命故事
红色是传承,奋斗在家乡。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家乡在党的带领下,由一代又一代奋斗着的青年谱写出一部辉煌的发展的诗篇。我们希望学生可以通过人物访谈、文字记录或者短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自己家乡奋斗的故事、脱贫致富的故事、绿水青山的故事,在记录和书写中感悟家乡的变化。自2016年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就与澎湃新闻联手打造了“记录中国”的项目,今年,他们选择了“家乡”作为主题。“正是因为这样‘长久的相处’,我们对于家乡、对于我们生活的家庭、家族有了新的体认,对于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有了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于邻里、社区、村庄里面的一些小事也有了很细致的感受。我们是新闻学院的学生,我们也是家乡的记录者。每个人的家乡在新闻人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也成为抗疫期间一份份独一无二的记忆。”来自新闻学院的2019级硕士生许愿如此说道。
“记录中国”队员采访刚拍摄完复试视频的艺考生
走,跟着驻村第一书记去扶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这一关键时刻,青年人责无旁贷。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回信中写道,青年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由校团委青年服务基层工作站发起的“跟着驻村第一书记去扶贫”实践项目正在火热开展,同学们不畏贫困村一线的生活条件简陋,深入基层,扎根农村,用肩膀担当起时代责任,与驻村第一书记一起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基础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熊在济报名参加了去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的项目,永平县是复旦大学对口帮扶县,8年来校地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熊在济自己也是云南人,他谈到报名这个项目时说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有能力、有机会,我是非常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尤其这次还是在自己的家乡,那我自己就更应该义无反顾了。别人不辞辛劳、远道而来为我们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自己人更应该努力,幸福的生活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双手来创造的”。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复旦人、青年人积极投身到基层建设之中,用双眼去观察,用双手去改变,为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熊在济帮助当地村民贴对联
应“疫”而生,探索新的经济模式
新冠病毒带来的肺炎疫情,不光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场考验,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停止思考的脚步,疫情之下,新的经济模式也在应运而生。国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朱思窈带领的实践项目“应‘疫’而生:‘共享员工’模式如何化解就业用工“两难”?——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就是依托上海市闵行区“共享员工平台”,探索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解决员工就业和企业用工的两难困境,探究该模式能否超越疫情时期的局限,成为“共享经济”概念下新的用工模式。
闵行区“聚力就业,合力远航”线下招聘会现场
这次疫情期间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另一个变化,是曾经被批评为“影响市容”的路边摊又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究其原因,是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说道“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一句话彻底点燃了地摊经济的热情。我们的同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积极地对地摊经济展开调研。国务学院2019级研究生李安琪负责的项目“基层治理赋能经济发展——探索沪浙川冀四地‘地摊经济’实施及成效”,以上海、浙江、四川和河北四地为实践地,对当地的地摊经济发展情况做出深入的调研,紧扣时代主题,关注民情民生发展,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体悟国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项目队员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对地摊经济实地调研
支教新模式,线上课堂开课啦
本次“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社会实践遵循“就近就地,避免聚集”的原则,鼓励各实践队伍线上开展实践活动。因此,很多原定于线下开展的支教队伍都改为线上开展,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视频教学任务。疫情面前,并不能阻挡复旦人心系远方的热情与爱心,让他们停下为远方贫困地区孩子开拓视野的步伐。数学科学学院自2018年起,就开始在云南省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开展支教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活动改为线上教学。但是负责人吴家茂并不沮丧,反而乐观地说“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支教模式,并在今后广泛实施线上支教,定期为他们开设线上讲座”。这是复旦人的情怀,也是复旦人面对困难的解决方法。或许在未来,这种“云课堂”的方式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技术等手段,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更多优质的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扶贫发展。
项目队员线上讲解趣味几何课程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复旦人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行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他们心系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希望复旦人在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扎根大地看需求,赶赴前沿悟变化,情系故土讲担当,在实践中历练和成长。
图片来源:各项目实践队伍
封面制图:郑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