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学思践悟 奋发有为

【365行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师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布时间:2020-07-16

编者按:

7月1日,在复旦大学“红色基因永传承,百年奋斗再出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正式启动。这一行动将覆盖46个二级党组织、939个支部和1.9万余名党员,计划每周一个院系接力开展“赓续红色百年”主题活动,每天展示一个支部主题党日,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校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各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7月14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教工支部和研究生支部联合举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师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交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学习体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是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在建党99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我校《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青年志愿服务队党员师生回信,勉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6月30日,环境系党委在全体教工大会第一时间传达了重要回信精神,当晚组织师生党员集中观看了新闻联播;前期,按照校党委部署,党委中心组和各支部围绕回信精神陆续进行了专题学习和讨论。本次师生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上,各支部代表围绕着回信精神进行交流发言,把学思践悟、奋发有为融入到“三全育人”和环境学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金海燕对环境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予以肯定。他指出,总书记的回信中,对陈望道老校长首译《共产党宣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党员志愿者宣讲宣言精神和复旦大学传承红色基因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还对全国广大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对环境系青年师生代表所展现的良好学习氛围和饱满干事创业精神表示赞许的同时,金海燕鼓励环境系党员师生结合回信精神学习,继续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开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美好的未来,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强化全员育人意识,鼓励教师都要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育人规律研究,既要做专业研究领域的学者,也要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教育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谋篇布局找准定位,抓住历史机遇,找准并聚焦全球环境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和地方需求方向,加强跨院系和跨学科交流合作,将环境学科办出复旦特色;三是继续推动环境学科发展,院系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扬奉献精神,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齐心协力推动学科发展,助力复旦的环境学科迈上新台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委书记高效江同志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传达了校党委关于学习回信精神的有关决定,并表示环境系师生党员将努力把陈望道老校长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做好“三全育人”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在实干奋进中践行初心和使命。环境系师生支部党员充分认识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要学深、学透、学扎实;要依托复旦“红色基因”,做好“三全育人”工作;要结合本职工作抓贯彻、抓落实,把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切实转化为更好更积极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环境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琳同志结合回信精神的学习,分享了他对于使命担当的理解和认识。作为教师,要坚持“三全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与要求,瞄准世界学术研究的顶尖水平,奋楫争先,努力攀登环境科学研究的学术高峰,为推进大气污染化学研究做出复旦人应有的贡献。作为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实践“回信精神”与要求,凝聚和团结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广大师生,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努力奋斗,不负使命担当。

18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环境系专职辅导员王静怡同志表示,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光荣,更是责任。作为“星火”的一员,我们要将理想的种子扎根在中国大地,将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这支队伍一直以来的使命担当。我们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旦大学的青年师生,更应该在时代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希望能够以自己实际的志愿服务行动,将理想信念厚植学生心中,带领他们做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踏实践行者。“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和志愿服务队队员,做好红色基因传承人。

环境科学教工支部书记张立武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深刻感悟到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作为复旦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应深知教书育人、科技强国的道理,同时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身为人民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这需要我们坚定信仰,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学习“四史”,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前行。

校团委副书记、环境工程教工支部书记王梓萌同志认为,复旦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取用不尽的财富。“团结、服务、牺牲”是一代代复旦人在不同领域筚路蓝缕,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历程中凝结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要冲锋在先,敢为敢当,把建设世界顶尖大学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同时作为团干部,牢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马臻教授结合三全育人工作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马臻认为,“三全育人”是高校教师将育人理念与育人实践充分结合的重要契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必然遵循。针对“三全育人”,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学生、社会、学校的需求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的事情对学校或者院系有什么贡献?每个老师能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应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三全育人”中实现“学思践悟”,并把自己“学思践悟”的成果应用于“三全育人”。

环境工程教工支部安东同志结合回信精神的学习,就自己所在的环境工程研究方向提出了学科发展的畅想,包括借助交叉学科发展复旦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通过内部团队整合和改善团队建设薄弱环节建设环境工程特色团队,以及以平台为纽带,注重产学研转化,为大工程、大企业、大项目服务,努力为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上海生态城市建设服务。

环境工程教工支部张士成同志表示,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与科研是本职工作,“心有所信”要求我们了解和坚持教学科研的本质,尤其在科研工作中,我们需要明确所做的研究是否对社会、对科学发展会带来进步和积极的影响,而不应为发文章而做科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契机和突破点,希望环境学科能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环境科学教工支部副书记王玉涛同志谈了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中的体悟。他认为,作为复旦环境系教师,除了努力做好本职教学科研工作,也要结合环境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基于自身环境系统工程与规划管理的研究方向,努力做好当前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项目,以更好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与全球生态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分党委副书记季欣同志结合学生思政工作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一是要特别注意从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找到力量源泉,善于从“四史”当中汲取精神养分,探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涵养共产党员的修养。二是切忌空谈,学思践悟既立足于学,也外化于行,要与学生党员实践相结合,环境系学生工作不仅要服务学生培养,服务社会,也要服务学科发展,并在“三全育人”工作中找准定位,在实践中优化方法,学生工作要与其他条线形成育人合力,达到育人实效。三是注意规律总结和长效机制的行程,好的做法要不断改进优化,形成环境人的育人文化传承。

硕士生党员胡彪同志表示,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学习要结合“四史”学习,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学习,环境系的研究生水滴宣讲团,就是提供平台,让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走出校园为大家做环境科普,同学们也在学思践悟中实现了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和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今后学生支部也要多开拓类似的实践平台,在服务的同时践行初心使命。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