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段时间低谷后,沪上高校书店正在开启新一轮发展。
国年路286号,紧挨着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复旦经世书局新店在初夏的梧桐树荫笼罩下,显得十分亮眼。6月18日,经世书局新店将开始试营业;6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大夏书店将以合作形式进驻虹桥商务区的丽宝乐园。经历一段时间低谷后,沪上高校书店正在开启新一轮发展。
复旦经世书局原址坐落在国权路579号,初始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创办于1993年,店名为“普雷斯”,是英文单词“出版社”(press)一词的音译。3年后,与复旦大学出版社渊源颇深的南怀瑾提议改名为“经世书局”并题写店名,“汇聚古今中外文化,学以经世而致之用”理念延续至今。经营27年后,经世书局迁址重开,在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严峰看来,这是一次机遇,“希望它能成为复旦乃至周边大学圈的地标性人文书店。”
曾经,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周边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10多家书店。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之交,高校书店逐渐从高校版图中消失。那股闭店潮中,经世书局经营也进入低谷,书局经理马勇华介绍,2007年至2013年,经世书局图书零售额从高峰的428万元下降到320万元。
2015年底,经世书局重新装修,除了增加休闲区,更大的调整在于图书选品。研究多份书业报告后,马勇华发现,实体书店与网店的动销品种有差异,读者在网店购书往往直奔主题,而文学类、艺术类图书在实体店翻阅后更能引起读者兴趣。借书局装修、改善环境之机,经世书局优化图书品种,加快新书订货、图书添货频次,提高图书周转、营业效率,不仅到店读者人数大幅上升,读者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也大幅增加。2018年,书店零售额达到459万元,去年为433万元。还有一个数据令人惊喜:书店年动销品种约1.27万,占1.3万种陈列量的约98%,可以说“把卖书做到了极致”。
搬迁新址后,经世书局面积翻了一倍,有望在卖好书的基础上,承载更多功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服务。17日,记者先行探访经世书局新址,两层集装箱加木质结构颇具现代感,超大玻璃窗透视感佳,让新店外观极为吸睛。内部设计上,一楼以图书售卖为主,除了重点提供人文社科学术书和艺术类、文学类、理工类图书之外,还设有知名出版社专架,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甲骨文系列等,复旦版图书在全店4万多种图书中约占六分之一。一楼咖啡吧台设计了临街窗口,店内还提供自助扫码购书和查询服务。
尤为特别的是,书店采取前门店后仓储形式,一楼门店背后就是仓库,可以保证最新品类图书上架,减少门店复本、增加品种,提高书店对读者需求的满足效率,提升门店周转率。
二楼空间以休闲及文创陈列售卖为主,除了复旦校名文创外,还将与复旦大学图书馆展开更多合作,将图书馆特色馆藏开发成特色文创;书店还是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实践基地,未来读者也能通过书店搭设的平台体验古籍保护相关项目、感受特色纸张等。穿过二楼露台区,书店拥有独立活动空间,会展、读书会、培训等相关附属功能将在整个二楼区域展开。
“书店的附加功能是为阅读引流。”马勇华介绍,新店开业后不与网店比拼优势品种和折扣,而是探索会员制,“以更多增值服务如免费快递、活动优先入场等增加会员黏性。对价格较敏感的读者群来说,即便最终并非在书店完成图书消费,只要起到推动阅读的作用,书店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坐拥复旦大学地理和资源优势,经世书局将经营重点始终放在立足主业之上。隶属于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大夏书店则在开业一年多后实现品牌输出,在虹桥商务区的丽宝乐园地下一层开出第一家品牌授权店——大夏书店·丽宝店,不仅将高校书店的图书资源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也将高校阅读和文化资源引入更大区域。
与大夏书店总店面向高校学生、学者、研究人员和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不同,位于商务区的大夏书店·丽宝店将打造成适合大众享受生活、体验阅读乐趣的文化空间,通过举办大夏读书会、美术馆奇妙日、博物馆奇妙夜、特色展览、大型赛事活动等,融合互动体验、休闲娱乐、工作学习等功能。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策划的“人民文艺的创制——连环画与社会主义文化”系列讲座已确定将输入丽宝店,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辐射更多人群。书店还将与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联动,举办相关展览、手作、互动体验,将博物馆、美术馆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引入商场;与“海上文创”等文化品牌合作,打造“上海文创”集中展示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学校园理应是书店的沃土,高校书店从一度萎缩到如今重新补白,离不开高校文化资源的支撑,同时也是书业人在坚守中创新的折射。近年来,一批新的校园书店在上海高校诞生,如同济大学的同济书店、华东理工大学的陇上书店、上海大学的泮溪书店、上海体育学院的绿瓦体育书店等均带有所在高校的浓郁特色,不仅服务师生,也对所处社区产生不小的辐射力。“高校书店应该成为高校所在区域的人文地标之一,这是我们的追求。”严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