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网上教学不忘育人初心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与抗疫同向同行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本科生院发布时间:2020-06-18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发布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会后,复旦大学立即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程,目前已构筑起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目前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已覆盖所有院系,示范专业已覆盖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院系,并向理工科院系持续延伸。

学校主页陆续推出“课程思政”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学科、各科研机构在“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综合呈现复旦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探索与成果。 

2020年2月下旬,春季学期开学在即,同时也正值全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阶段。复旦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党组、上海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学校在保证全体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首要前提下,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停工,实现中央要求的统筹疫情防控与学校事业发展。

各单位要按照学校要求,细化落实在线教学准备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保障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同时做到课程育人不断线、不掉线、不下线,积极探索网上教学的课程思政方法,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线上讨论、案例收集等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各门课程着力结合课程内容,坚定战胜疫情信心,教育学生在疫情阻击“大战”、疫情防控“大考”中读懂中国之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同向同行。

迅速部署广泛动员,打好课程思政网上教学攻坚战

2月24日至26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场督导检查工作中指出,“在线教育要用好此次抗击疫情的鲜活教材,加强学院建设、学科建设、学生教育、课程思政,做好网上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转型创新。”2月25日,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强调,要坚决打好网络思政攻坚战。网上网下相结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把抗疫斗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制度自信教育、健康科普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纪律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复旦精神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通过各种网络育人载体和活动,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自信”。

3月2日,学校党委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点》。文件指出,要坚持推进疫情防控期间“三全育人”工作,继续深化“三全育人我当先”教育实践活动,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好网络育人载体,保障育人质量。要把课程思政要求融入网上课堂,根据新的教学平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安排,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

网上教学不忘育人初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做好“一课一案”

学校教师工作部牵头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医学教务处、医学研究生院等相关单位发布《关于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课程育人工作的倡议书》。倡议广大教师在当前形势下应秉承“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和“正谊明道”的上医院训,做到网上教学“三个不忘”。网上教学不忘育人初心、不忘关心学生、不忘“三集三提”。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充分发挥在网上教学课程育人工作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作用。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课一案”征集工作。本学期开课的170余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报送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教案与课件,同时学校加强对教案的研究宣传,定期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复旦大学网上教学立德树人成绩单”专栏。

用好抗击疫情活教材,树立中国治理自信心

讲好战“疫”故事,解读中国之治

抗击新冠病毒已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是一场全球治理的压力测试。在本学期的专业课程“当代国际关系”中,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沈逸第一时间将全球疫情分析引入全球治理的专业课教学。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的强大治理能力,同时认识到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实践中,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迫切性。

为了探索抗疫期间的课程思政教育,满足社会各界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发展的普遍关注,学校经济学院于2月底推出由学院名师担纲主讲的“疫情与经济”系列主题课程。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院长张军教授等一大批教学名师已录制发布了11讲课程。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经济造成的影响,解读我国为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所制定的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

抗疫一线事迹进课堂,人文医学感动学生

大爱无疆行仁术,广大上医人是这场战“疫”中的国家队中坚力量。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在上海定点收治医院保一方平安;在和疫情赛跑的实验室里加紧科研攻关。上海医学院将抗疫期间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等案例融入在线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

2月24日开学第一天,“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面向全校师生和全国公众播出。课程由中国-WHO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联袂主讲。公开课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社会治理等多角度普及新冠肺炎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防护能力。课程播出当日点击量超过200万,广大网友纷纷支持点赞。

在抗疫非常时期,上海医学院多位专家教授仍坚守在驰援防控第一线。他们将武汉抗疫前线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穿插进课堂知识讲授中,传授学科专业知识,更传递着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情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在武汉抗疫的同时仍做好网上教学工作,在“内科学”专业课程中,朱老师为同学们送上寄语:“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与大家共勉!”

1月下旬以来,基础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团队一边加紧科研攻关,一边紧锣密鼓地完成网上教学筹备。袁正宏、瞿涤、谢幼华等教师在进行新冠课题攻关的百忙之中完成“细菌学总论”“病毒学总论”等微课视频录制。该课程以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在3月23日正式开课,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讲解抗疫硬核力量,价值引领融入理工科专业课程

保证抗疫防护用品的充足供应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前提。作为学校最早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之一,化学系教授王全瑞在本学期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的课堂,结合“烯烃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深入讲解了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抗疫防护用品核心材料聚丙烯的化学结构和制备方法、工艺,以及医用口罩灭菌所普遍采用的环氧乙烷的制备和性质。

2019年,王全瑞老师的讲座“如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中塑造爱国精神与融合人文情怀——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一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必修课程(右上图)。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火神山”“雷神山”两座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在武汉拔地而起,“基建达人”展现的“中国速度”为世界所惊叹。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虚拟现实引论”的专业课教学中,徐志平用虚拟现实技术向学生们展现了医院如何进行模块化组装的形式构建,以最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上手建模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更让学生认识到,令人震撼的“大国工程”并不遥远,值自豪并为之奋斗。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