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打造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
复旦基地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上海科创中心重点任务,积极响应党中央“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的号召,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部署实施重点工程,着力建设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
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以“一计划两中心”为核心。 “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聚焦“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带动上海在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综合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领先,形成全球影响力。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带动上海在脑与类脑智能研究领域综合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领先,形成全球影响力。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获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资助并设立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实验技术平台。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上海在集成电路研究领域综合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复旦基地在集成电路领域中还同步建设有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与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打造开放性的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产业急需创新性人才
复旦基地以创新创业学院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产业急需的双创人才。我校的学生创业实践起步于1984年,由学生自主创办的“复旦大学学生咨询科技开发中心”是当时最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体,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始于1998年李政道先生设立的“莙政学者”项目,后续拓展为“FDUROP计划”(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2017年复旦获批国家双创基地以来,不断完善“五位一体”的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双创实训平台,打造“师生共创空间-校内双创苗圃-国家科技园孵化器”三级双创培育生态,形成了完整的双创人才培养教育链。
复旦基地以近百门双创专项课程100%覆盖全校本科生,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依托双创实训平台和院系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双创实践实训活动,近1年“FDUROP”计划等立项学生课题500余项,3位学生曾在历届全国双创年会上代表发言,多人赴海外参加国际双创交流活动并获奖。复旦基地双创培育场地总面积达8.3万平方米,已培育创业项目237个,累计投入孵化资金1700万元,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大赛金奖在内的20个国家级、44个省市级荣誉,成功注册公司孵化率达88%。
“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是11届数学系毕业生,入选2017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获得2018华人影响力教育风云人物、团中央2019全国创新创业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参加人民大会堂纪念五四青年节100周年会议,聆听习总书记报告。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赛金奖项目“海风教育”于2018年7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员工达到8000人规模,成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从业的典范。近3年资助的企业中,复旦基地培育孵化的企业中已有13家企业拿到风险投资,共计7.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8年资助企业中共8家企业拿到投资近25亿元,其中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立足双一流建设,创新双基地前
孵化机制,增强双创基地示范效应
复旦基地依托学校 “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加速成果转化、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和双创支撑服务体系等四个方面出台近20项政策举措,对双创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机制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基地领导小组,构成复旦基地建设的领导核心,充分调动了全校各方面的相关职能,充分整合了校内外创新创业的相关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合力共创、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与国家、地方建立产学研合作时,采用“前孵化”体系下的“双基地”模式打通了高校与市场结合的通道,有助于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与聚集、创新人才培养的完整创新链条。
“双基地”的落地主体包含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地方产业研究院及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技术,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优势互补,抢占技术发展制高点;地方研究院力求整合高校优势学科,对接地方政府产业发展需求,合作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源”和“产业孵化器”。
“前孵化”是从科研成果到孵化及产业化之间的研发阶段,以“双基地”为实施载体,通过联接校外资源信息打通校内科研资源渠道,通过前孵化统筹管理,对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结构性增量支持,承接并放大科研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复旦基地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形成复旦特色的双创经验和模式,在国内外逐步建立影响并发挥了示范作用。2018年4月我校与杨浦区、绿地集团合作建立的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和复旦绿地科创中心三大平台正式启动,加速了复旦基地创新研究和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产生辐射效应。复旦基地的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筹划长三角机器智能一体化战略实施方案并获得上海市的充分肯定,牵头组织与中科院、麻省理工学院、约克大学等单位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参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广东季华实验室的建设等工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复旦基地培育的双创项目多次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并获得多项金奖,参加各类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和2017年先后批准设立了120个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其中有19所高校,我校是第二批入选的15所高校基地之一。2019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评估结果近日发布,我校在19所高校评估中总分排名第二。
我校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简称复旦基地)始终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有效工作,围绕知识产权转化、技术创新激励和构建培养生态体系等核心目标探索有效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创新创业工作的复旦特色。
复旦基地的建设特色集中体现在“三个重点”和“四项任务”上
三个重点:
◇ 重点增强师生共创双创能力和创新成果孵化转化能力
◇ 重点对接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需求
◇ 重点保障双创机制体制设计和成果转化支撑
四项任务:
◇ 面向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 面向新兴工科、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支持创新创业
◇ 面向国家、地方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以“双基地”模式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前孵化”研发体系建设
◇ 面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产业化需求构建场地及资金等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