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的视角,用青年的语言,讲述抗疫中的青年故事。昨日,复旦大学抗击疫情云课堂和“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说”系列视频微课正式发布,战“疫”青年组成讲师团,让战疫一线故事带来的力量延续育人。
在复旦大学战疫青年故事分享会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在云课堂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学习《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明确前路、坚定理想,立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观看《焦扬老师五四青年节寄语》,体悟风雨中的国家与青年、磨难中的信念与担当,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旦青年;收看疫情防控系列团课,走近疫情防控“隐形侠”,学习健康防护知识,掌握疫情下的情绪管理方法;登上光华论坛,聆听复旦00一代的战疫故事,讨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的问题;学习博士生讲师团系列课程,补充法律知识,亲身辨别谣言……
此外,云课堂还专门设有战疫青年讲师团预约通道,各党团组织可在线预约讲师课程,学习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师生和校友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体悟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
驰援武汉和驻守上海一线的7位战疫讲师团成员,昨日在复旦大学战疫青年故事分享会现场讲述了与疫魔搏斗的点点滴滴。同步线上直播累计近14万人次观看,并在B站上登顶小时榜第一。
延伸阅读
来看登顶B站小时榜第一的“故事会”说了啥?
“厚厚的防护服让我们的声音变得很小,我们只得蹲在床边和病人交流,通过握手、拥抱等肢体语言给他们打气。”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附属华山医院青年突击队长杨敏婕,回忆在武昌方舱医院的奋斗历程。“我们的每一句解答和鼓励,都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带给他们一线希望。”
“为了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我们会频繁进行CT检查,一个来回将近1小时,鞋套磨破、衣服湿透。”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居旻杰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工作繁重,压力巨大。但他的团队提出“抓住、稳住、守住”六字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附属儿科医院医生蔡洁皓,分享了上海市最小新冠宝宝和“大白”医护的故事。作为感染传染科主治医师,他先后在儿科医院和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病房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眼中,患儿就是“大白”医护的孩子,“只要他们能够康复,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随着我们和患者一江连心的感情越来越深厚,随着落日余晖图震撼所有人的心灵,我深知,武汉已经重启,战役即将胜利!”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获得者、附属中山医院护士长陈轶洪坚定地说。作为团队“管家”,她把握大方向,不断创新、优化护理流程,方便病患治疗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医务工作者。
“面对疫情未知的发展,我也曾害怕,但我作为一名‘90后’华山人、复旦人,正值青春年华,就应当挺身而出。”说这话的孙佳佳,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爆发后,她四次报名,终于入选援鄂医疗队并在援鄂前线火线入党。“只要自己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她这样说道。
作为一名“管理小兵”,到前线去做什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邱智渊,承担起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家医疗队的统筹协调工作,关心着华山每一位队员的衣食住行和心理状态,并用手中相机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瞬间。他对青年学子说:“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真正有价值的。”
“你们守护患者,我来守护你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陈翔是一位娇小的“90后”姑娘,她在武汉前线坚持做好全队白衣战士的感控工作,对他们进行逐一培训和监督检查。“零感染是每一位队员共同努力才达成的,我们有136名队友,有科学的防控措施和绝对的执行力,还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与强劲的‘后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