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专题(高分子科学前沿)”专题课程上,彭慧胜教授重点介绍面向能源和电子领域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讲授主要研究进展之外,对面临的瓶颈难题并不避讳。
“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5G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5G技术根植于电磁波理论,和授课内容高度契合,我们就想着如何把5G技术与应用引进到课堂中来。”在复旦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是一门理工类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负责人他得安教授说,在原理解析透彻的基础上,如何把立德树人化于实际授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将前沿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是他们的探索方向。
3月初,复旦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开始全面进入网上教学阶段。各门课程保证网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同时积极探索网上教学的课程思政方法,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线上讨论、案例收集等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助力更多年轻人深刻读懂“中国之治”。
课堂及课后交流截图。复旦大学供图
《电磁场与电磁波》畅谈用“5”之地
本学期《电磁场与电磁波》网络课堂多了一个新话题——用“5”之地。“5G技术在本次疫情中最直观的应用要属5G结合远程会诊,把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向中小城市输送、提供帮助,其次还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视频直播等。”以此为切入点,任课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相关视频与专业讲解,无论是公共医疗区域的网络保障,还是针对患者病情的确诊治疗,5G技术都“大施拳脚”。 “我们希望能拉近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新科技的实际应用。”
基于视频,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讨论,网络课堂氛围浓烈。“感受到5G的功能和作用很强大,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希望以后5G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更加广泛,普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刘冰清提出展望。
“我感受到,针对当前我们遇到的很多瓶颈问题,如果能将不同领域的技术交叉结合、综合运用、发挥创新,可能就会找到突破口。” 看罢视频,符俊虎同学受到启发。
“我们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的时候,经常会有从理论到实际的困惑。”同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郁钧瑾说,“通过老师们的融合讲解,我理解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理论技术与现实应用的连接点,我们学成后也需要用知识和技术来回馈社会。”
这已不是该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初次尝试。向学生推荐人文修养类书籍,在课件的开头和结尾附上名言警句引导学生……,15年前首开这一课程时,他得安就是一位“不拘一格”的授课者。他常有意识地将“育人”思想融汇于课堂讲授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学生珍惜青春韶光,多去图书馆学习各类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希望通过这门课,不仅仅教给学生电磁场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还能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所引导。”
高分子科学前沿探讨,热议刷屏
“高分子专题(高分子科学前沿)”专题课程上,彭慧胜教授重点介绍面向能源和电子领域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讲授主要研究进展之外,对面临的瓶颈难题并不避讳。“在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处于‘跟跑’的状态。但是现在我们站在世界高分子科学的最前沿了,应该有决心和信心,做出类似导电高分子这样改变学科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大科学发现,”在课程研讨环节,彭老师引导大家开展讨论:请你提一个高分子前沿方向的工作,并谈谈你的理解。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结合专业知识与前沿应用,线上讨论气氛活跃。
“我了解到一篇文章关于商业化PAN与叠氮聚乙二醇交联后纺丝生成的纤维,其抗拉强度与韧性都接近蜘蛛丝的性能。我认为将来我们可以继续通过仿生技术来模拟这些生物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对环境友好。”
“随着我们国家对环境问题逐渐重视,新型可降解高分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的想法是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响应的高分子,在未受到响应时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在受到响应(如紫外线、高温等)后,聚合物结构发生改变,易被降解。”
“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崭新的纤维材料,质轻且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或许未来可以将碳纳米管纤维做成智能织物,应用在物联网等领域。”互动大屏上,学生飞快“刷屏”,彭慧胜一一点评,最后,他说,“希望大家对标前沿,做出世界一流研究成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科研之路。”
经济学理论设立“四问”
经济学院李志青老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在他看来,授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并理解中国为何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许多学生都说,李老师特别爱问问题。原来,她的课堂上,积极采用启发研讨的教学方法,首先由同学们自行观看和学习课程视频资料,并为讨论“经济为何要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内容做准备。同学们既可以在微信群中直接留言提问,也可以在李老师微信公众号“环境经济观察”下留言提问或提出观点;而后在教学时间内,由授课教师在线上对授课内容做简要回顾,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最后开展讨论交流。
最近,李志青发起了“疫情与经济”专题讨论,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论与思考实践中架起了桥。这“四问”包括: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路径和程度?如何在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中小微企业和供应链?如何理解“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这句话,通过各种努力转危为机?
“很高兴看到,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的原理和机理,同时,也从这个案例中理解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明白国家采取各种经济金融政策的必要性,”他说。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