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在线教学”十五天 为达最佳教学效果 他们“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作者:何 叶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0-04-10

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降低时间投入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发现并尽快解决线上课程的软、硬件问题?

面对面交流转化为线上声音和文字沟通,全新教学场景挑战着多年教与学的习惯。为此,师生“十八般武艺齐上阵”,齐心投入,探索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力争做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课时内容要备四天课”

一个银色的专业电容麦克风,摆上了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林鑫华教授的书桌。“这是儿子送的生日礼物,本来是给我唱歌用的,现在用来上网课了,使学生听课更清晰”。

“干细胞与发育”是本学期首次开设的4个学分的荣誉课程, 由于干细胞生物学是非常前沿的领域,科研进展及核心知识更新很快,没有非常系统的教科书,给网上上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原本计划由六位老师授课,为了更好地布局这门新课程,同时考虑到学生对线上课程的适应度,林鑫华一力承担了90%的教学内容。每周四课时,一课时内容得花上一天时间备课,他每天要花10个小时左右,从现有教科书中选取基本概念,从顶级学术期刊上汲取前沿知识,编著“线上课本”。


 “足球教练”

“下面将发起随机选人,大家注意超星学习通的信息。”“这里我将发起一个抢答,有点难度。”周一2-4节课,在软件学院高级讲师戴开宇的提示下,“高级Web技术”微信课程群中的六十余名学生时刻关注问题,进行反思和分享。“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就像足球教练,负责将训练方案规划好。”上课后首先列出当次任务、安排和学习目标,戴开宇“搭框架”“立规矩”。实体课堂不方便随时获取海量资源和动手实践,线上授课却可以即时分享设计范例等资源,供学生体验,戴开宇希望将课程学习作为一个“窗口”,“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本着平等、尊重、倾听的教与学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习惯。”


“教无定法”

希腊哲学中的“灵”如何理解,其与基督教中的“灵”有何联系?3月5日13点半,课程刚开始,选修“西方近代哲学(含中世纪)”的学生就根据阅读材料和教学视频,提出了很多“质量蛮高”的问题。录制了一个多小时“干货满满”的视频后,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用两个半小时的课上时间解答疑问,“视频的纲要性与直播答疑的互动性、针对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适合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同时,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的主任,他特别强调,保持教与学的开放性对于线上教学尤为重要:“理科与文科不同,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也不同,要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找到适宜的、高效的、能够让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方式。”


 “换位到学生一侧”

实体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学生的表情变化,发现他们对具体问题和表达方式的疑惑、满意或厌倦,但到了“隔空授业”的线上课堂里,所有交流只能通过声讯和文字进行。 “在虚拟空间中授课,老师要凭借自己的领悟和判断,换位到学生一侧。”“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师、经济学院教授石磊说。选修这门通识核心课的学生,专业背景完全不同,为了上好这门课,避免“老师琴瑟孤鸣而学生云山雾罩”,石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他们在理解经济学专业术语和话语逻辑上可能会存在哪些难点,“揣度孰难孰易孰重孰轻”,力求让所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16轮压力测试

“2月10日后,我们对本科生选课系统、研究生选课系统和eLearning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了16轮外网压力测试,请求访问量累计超过288万。”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张凯说,考虑到在线教学期间,绝大多数eLearning访问来自校外,信息办将本地化部署更改为混合云架构,校外文件下载都在公有云上完成,系统并发服务能力提升了约30倍。校级与院系级在线巡课督导等功能同时上线。


每日例会

“从2月8日起,徐雷副校长每晚都会召集教务处开例会。”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蒋最敏说:“讨论问题,组织交流。……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回校做实验,怎样安排?随着在线教学的开展,如何保持学生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这是最近几次例会的讨论重点。

复旦-2.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