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学一周,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们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和网络另一端的同学们一起切磋新的教学模式,们第一批选取了三位老师的云端课堂,来感受一下吧。
徐志平:MOOC平台专业课程录制,welink录像随时回看答疑
我这学期开了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均在这次特殊的疫情下,响应学校的号召,在网络上进行授课。我专门为《游戏设计基础》课程写了一本教材,马上就要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而这本书的内容也在这次网络课程上完成了首秀。我在MOOC平台上面录制了总时长将近15个小时的微视频,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重复观看。
在上课前一晚,我会通知学生们明天准备上课并在微信群里面开启“小小签到”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打卡,同时告知学生应该先预习哪些内容,然后在上课的时候,通知学生们准备上课,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开启welink,向大家解释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同时在微信群里,及时和学生们进行互动,确定学生是否对于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网络不好,或者屏幕卡顿没看清楚,我们每次welink的时候都进行录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后进行回看,让学生不掉队。
课间休息时我会给学生放放音乐,一是让大家轻松轻松,二是表明网络还在正常工作。
张军平:平猫老师备课-上课-答疑多平台对比经验大放送
至今已经完成一周两次网课共6节课的工作,正在准备第二周的内容。
在软件方面,试用了如Camtasia和Office办公软件的PPT录屏功能。个人感觉前者可以同时加入主讲人的视频,效果会好一些。从向同学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也是偏向于有老师讲课视频的多一些。在录制声音硬件上,我尝试了专业话筒加声卡,和用苹果电脑自带麦克风的方式录课。前者录的声音显然听起来要好一些,但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能很多老师录课的时候声音会比较轻,建议在转录成mp4之前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如Camtasia和imovie等将音频强度先放大200%-300%。这样学生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会更集中一些。
在备课准备上,从老师的角度,工作量显然是加倍了,对于不熟悉录视频的老师可能还不止,因为录课并不是每次都能流畅录下来。即使是一次录好,加上上课的时间,也是两倍的工作量。对学生也有可能如此,如果他们提前预习的话,那可能原来留给他们看视频的时间就相当于复习或等待了。另外,由于录课可以下载的原因,有可能一些平时课堂上能开玩笑的、有知识产权问题的,都不能在录播视频中介绍了。这多多少少降低了课堂的活跃性。
从共享视频平台来看,学校提供了慕课和elearning两套平台。后者不建议将视频课件放在平台上,因为只有1G的空间,所以需要借助于钉钉或welink来管理视频。而慕课平台则允许将视频放上去。所以,我采用了慕课平台,因为它还允许在同一平台中加入随堂测试环节。因为都可以在相同平台完成,上课时的效率,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
在答疑环节,我尝试了微信语音、ZOOM等多种模式。微信需要授课老师每51秒发送一段语音,老师必须一直按着屏幕才能录音。根据我的体会,我认为ZOOM目前是体验最好的。
总之,老师备网课的工作量是要加倍的,而要保证好的网课质量,需要注意放大录制视频的音量,减少噪声发出。也可以适当加入有老师自己讲解的视频,增加视频的吸引度,并采用对双向交互支持更佳的平台来进行网络授课,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授课的效果。
戴开宇:多倾听,常互动,注重素养培养,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我在线课堂上对学生说:“这样的上课是突发疫情下的一种举措,也是难得的体验啊,尽管这样的体验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但是,我觉得至少有一点,这样的学习提示了早应该重视的学习观念: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主学习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所有知识、智慧的内化都要靠自己完成。老师只是知识、学习资料、学习方式、思考方向的引导者和共同学习者。”“这是‘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也是我在许多课堂尽量去做到的;在疫情下对教学,更加会体现这一点,其实没有疫情,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做的是在现有的情形下,如何将教与学做得更好,并且加以反思后甚至可以比往常更好,抱怨以及将现状和平时课堂上其实也没有做到的完美情形来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和混合式教学一样,在线课程要比传统课堂更早规划和准备。本学期我的两门课程都提前10天左右建设好班级微信群并给了学生一些课程介绍和预热。
正式课程开始,按照清晰的流程进行,给予同学们课程进行应有的提示,比如每次课开始给出本次课程的安排,这依然体现了上网课预先设计的重要性。
对这样情形下学习的不熟悉,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要共同探索,“平等、尊重、倾听”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课程主持人角色的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课堂约定。
基于课前给了学生视频、ppt、参考网站、电子资料等学习资料;课堂主要进行要点提示和互动。考虑到学生同时要上多门课程,视频都安排在课外,无疑会增加许多负担。部分学习素材可以安排在课堂进行学习,并及时讨论交流。同时,多次强调说明自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发送相关微文给学生以提示。知识和技能,相比个人素养、元认知的培养来说,后者会更加重要,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初衷。
课堂中给出学习目标相关的知识要点提示,并可以通过随机选人、抢答等方式确认学生掌握了,也增加互动。多次进行少量加分,构成形成性评价。抢答可以增强各位同学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并可能引导进行不同观点的讨论,增加生生互动。但是依然需要把握好给分,不宜分数过多,只是给予适当激励。最后教师给出点评。
可以借助其他教学工具,增加交互和了解。给学生话语权,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很重要的。比如可以调研学生的基础、学习进度的感受等。
多“倾听”(依然是学习共同体理念)同学们的感受、心得。比如在课堂给予同学们自我介绍以及提出疑问的机会,同时给出及时的反馈,自然的交流中就是很好的学习。苏格拉底式提问和交流的学习比课堂教师广播、学生被动接收要有效得多。
在平等和尊重的学习氛围下共同探讨学习,网课和平时课堂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下课了,依然还有许多同学在提问和交流。 课堂只是一个学习的窗口,主要目的是引导更为长期的学习。而最重要的,无论哪种学习形式,传递的价值观、思维都是最重要的。祝我们在各种情形下都能不间断学习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