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线上教学用尽“十八般武艺” 复旦大学探索网络授课方案

作者:何叶 黄辛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年3月24日发布时间:2020-03-24

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降低时间投入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疫情暴发以来,面对网络授课对于多年来教与学固有习惯的挑战,复旦大学师生“十八般武艺齐上阵”,齐心投入,探索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力争做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个银色的专业电容麦克风,摆上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林鑫华的书桌。“这是儿子送的生日礼物,本来是给我唱歌用的,现在用来上网课了,使学生听课更清晰。”

林鑫华讲授的“干细胞与发育”课程为本学期首次开设。由于干细胞生物学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并没有系统的教科书,这给网上授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原本计划由六位老师授课,为了更好地布局这门新课程,林鑫华一力承担了90%的教学内容。每周四课时,一课时内容得花上一天时间备课。他每天要花10个小时左右,从现有教科书中选取基本概念,从顶级学术期刊上汲取前沿知识,编著“线上课本”。

“老师的初心就是教好学生。”林鑫华希望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激发学生对干细胞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兴趣,“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实实在在服务社会”。

在林鑫华醉心于备课的同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的课程在疫情重灾区——武汉上线了。

“我正在武汉前线,想先给同学们送上几句话,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与大家共勉!”通过网络,朱畴文针对“内科学A”课程中的“肝性脑病”章节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从课程视频录制到在线答疑,朱畴文都是在武汉抗疫一线的繁忙工作之余完成。

复旦内科学课程负责人、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世耀表示,此次内科学线上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除了赴武汉前线的朱畴文,还有不少教师奋战在上海的抗疫一线。“一线开课让教学变得更为鲜活,老师们奋战在前线的状态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

相较于线下授课,网络授课的一个重要不足就在于难以呈现某些推导演算的动态过程。对此,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郑耿锋想到了一个“笨办法”——把它们拍下来。

耐心地在纸上把运算过程一步步写下来,关键的地方标示清楚,需要作图时就作图,全部完成后再一张张拍照,插入PPT中需要演算步骤和范例的位置。作为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普通化学A(下)”的任课老师,郑耿锋即使在课上答疑时间,也常备纸笔在身边,遇到稍微复杂点的问题,通通写下来拍照发进课程群里。

“如果我发语音或文字,聊天记录多了,同学们再找起来就很不方便,但图片可以保存下来,随时查看。”郑耿锋说,“我也希望通过写下来的这个行为,带动同学们落笔写、多练习。”

制图:实习编辑:何叶责任编辑:卢晓璐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