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影像中的“思政课”,你看了吗?思政课教师和同学们说……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0-03-09

在开学第一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上,同学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

这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巡礼影片,用影像方式生动展示了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与探索,集中反映了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做法与经验,立体地全景式地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新风貌和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

影片选取多位不同学校、主讲不同课程,通过纪实拍摄,真实记录老师们在不同课堂中各具特色的教学,以及为上好思政课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效果。

2019年12月17日,《一堂思政课》在复旦大学相辉堂首映。

在这个特殊的新学期,如何上好“第一课”?

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怎样坚守我们的信仰,坚定我们的步伐?

这部影片再次给师生们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

《一堂思政课》影片中的复旦思政课堂

对于这部影片,思政课教师们这样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丽双:

对于思政课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教育部推出《一堂思政课》纪录片,通过纪实拍摄手法,真实记录、生动展现了思政课教师们在不同课堂中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思政课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堂思政课》首映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是对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工作创新成果的肯定,也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影片中很多镜头和主人公都来自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看到我们的李冉院长和研究生们出现在影片中,全场洋溢着自豪感,大家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作为思政课教师中的一员,我为拥有这么优秀的集体而骄傲自豪;同时,我要向身边优秀的同事们学习,希望通过努力,培育好学生们马克思主义观、对国家的身份认同、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集体备课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研究员张新宁:

贴近思政课教师的实际,树立思政课教师的榜样,鼓舞办好思想课的士气

这部电影贴近思政课教师的实际。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走近一大批学校的思政课课堂、走近思政课教师,用影像方式生动展示了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与探索,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做法与经验,立体地、全景式地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新风貌和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思政课教师的执着与担当、求索与奉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思政课是一门关键的课程、不可替代的课程。

这部电影树立思政课教师的榜样。电影选取了复旦大学李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教授、清华大学冯务中教授等思想政治课教师典型的事迹作为案例,展现了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情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电影中所选取的几位教师,则是践行“六要”的杰出代表,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树立了榜样。

这部电影鼓舞办好思想课的士气。这部电影以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用影像化方式呈现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深刻意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思政课教师的力量。

影片中的复旦校园场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国泉:

这是一部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纪录电影

《一堂思政课》传播信仰的力量,展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良好风貌。这是一部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纪录电影。

影片表达的态度主要包含三点:一是把思政课越办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三是思政课要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影片的温度则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的大爱情怀,这份爱是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也是对学生的爱。

而影片的厚度更多的源自影片本身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关于这部影片所传递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们这样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生董树婷:

信仰就是脚下的路

信仰”是在《一堂思政课》的课堂板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何为信仰?如何塑造信仰?坚守怎样的信仰?这部影片之于“信仰”一词,给予了我诸多启发。

在追溯信仰之源中把握方向、汲取力量。片中曾出现了陈望道老校长之子陈振新老师的面孔,他用鲜活的语言讲述着望老塑造信仰的历史痕迹;片中亦再现了李冉老师在陈望道旧居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讲述《宣言》传播和中译之历史脉络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触摸”信仰。沉浸在历史宝库中的红色资源曾在我们追问何为信仰时,给出了无声的答案——信仰是陈望道首译《宣言》中文全译本时所留诸于世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佳话;信仰是一位位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思政课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心骨,在挖掘和诉说着信仰之源中,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们何为信仰。

思政课作为传播信仰、引导学生塑造信仰的一线堡垒,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一堂思政课》中的老师们,成为这一战斗堡垒中活跃着的群体画像,为后辈们打造了一个个范本、竖起了一个个榜样。《一堂思政课》中的李冉老师亦是我的导师,在我求学问道的过程中,他最常用“信仰就是脚下的路”这一朴素的话语解释何为信仰。在信仰的指引力下,我们终将可以在求索的旅程中找到方向,到达心中的诗和远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刘晨晨:

有思想的大学问,有智慧的大课堂

思政课如何才能有魅力?我想《一堂思政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首先来自于思想魅力。思政课所讲的政治道理,蕴含着人生的道理和社会发展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理。这些道理也是科学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思政课本身是有思想的大学问,有智慧的大课堂。大学问,就要讲出大的思想格局;大课堂,就要讲出大的人生境界。有思想的思政课,才能让学生洞察“说法”背后所蕴含的“想法”和“方法”,领会“道理”之中所蕴含的“真理”和“情理”。只有以思想的逻辑撞击心灵,才能透过“熟知”领悟“真知”,才会有“醍醐灌顶”和“豁然开朗”之感。

思政课的教学魅力,也离不开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作为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思政课的人格化存在。价值观不仅是“说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讲出思想的水平;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出信仰的意蕴。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独特价值,要求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必须有正气、大气、勇气。拥有正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拥有大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拥有勇气,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直面问题,切中肯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生李欣轩:

收获对人生、对集体、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思考

思政课是什么课?思政课老师是什么老师?思政课传递了怎样的知识和价值?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以13位老师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思政课的故事。思政课能由专业团队、真实素材制作成纪录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它将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期都在上演的师生故事用光影记录和传承,也让广大同学借助这样一场生动的电影,可以细细回想一下思政课给自己带来过哪些收获和成长。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的大部分老师都从事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他们都像电影中记录的老师们一样,既讲得来系统的知识和理论,也倾听并回答着同学们的现实困惑。他们对待思政课课堂,永远认真准备、细致组织,以自己最良好的状态迎接自己、迎接学生、迎接课堂。而且,他们不只把课堂作为一次次教学任务,不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灌输的对象,而是真正作为一个“师者”,共享知识、倾听困惑、排疑解难,最重要的是传递着价值。

思政课传递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价值,讲政治是它鲜明的本色,科学性、真理性、价值性的彰显是思政课独特的魅力。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或许我们并不能收获某项得益于求职的技能,但是我们可以收获对人生、对集体、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思考,不仅掌握相关知识,更重在掌握方法,掌握一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面对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和用好这样的方法,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可能都会有全新的变化。


关于这部影片带来的触动,选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本科生们这样说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亦弛:

走近一群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有大爱的思政课老师的日常

《一堂思政课》带我走近了一群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有大爱的思政课老师的日常,让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思政课程的不懈研究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止于课堂上的呈现,他们会在空教室里进行模拟教学,他们会紧跟当下潮流试着跟上学生的审美取向,保持课堂新鲜感,他们也会互相讨论,互相取经……以上种种,着实令人感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何嘉诚:

更加意识到了思辨的重要性

以往在上思政课时常常会觉得“政”是重点,而忽略了“思”。看完《一堂思政课》,我更加意识到了思辨的重要性。在课前要带着问题上课,在老师对理论的阐释中去思考,通过课堂上的合作或是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困惑能够得到通透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在引导青年学生,而老师就是连接理论和学生的桥梁。老师将理论和价值传给新一代的我们,是在传递历史的接力棒。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杨开元

历史的接力棒也将传到我们手中

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对家国的信仰,让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从我们一生下来,中国已经是强大的样子,我们身上有一种很天然的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让我们即使面对疫情,也不至于惊慌失措;伟大的家国情怀,让医务人员逆行去往前线。而历史的接力棒也将传到我们手中。正如老师所说,思政课就是塑造我们的政治信仰。思政课就是讲清楚一种现实的必然性。我们怎么过来的?怎么样找到一条路?有热血,也有理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脊梁。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