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明:形成“选择默契” 开展“聪明投资”

作者:张晖明摄影: 视频: 来源:解放日报发布时间:2020-02-28

上海连续三年在开局之际突出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结合正在推进建设的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叠加增进的工作机制。由此。进一步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有望获得相得益彰之效。

第一,法律和政策环境的透明、确定与体制转轨改革大环境之间的关系。

决定营商环境实际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或者说核心问题,是法治和透明度问题。健全的法治、规范的执法行为可以使企业经营者树立起持续经营的恒心。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条例、政策规定边界与市场发展之间还存在不一致或者说不协同现象。这会给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带来某种错觉,认为不够透明或不够稳定。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强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

正因为如此,上海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中,明确要求“首问负责”。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施政是通过政府官员的具体行动或话语方式体现的”这一工作理念。

第二,营商成本收益在区域内部存在差异,需要正视这种差异与打造区域分工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营商成本收益是决定投资行为和长期经营行为的约束条件。客观上说,长三角区域内部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和产业要素集合规模、能力的差异。如何从前期的水平分工发展方式转向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垂直分工,是影响区域经济综合能力及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关,产业链内部的利益分享机制,也应当成为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是产业合作关系得以维持的利益基准。如何通过竞争合作机制的自觉应用,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与平均利润率同步推进?这需要通过积极的竞争合作关系去多次博弈。从具体做法来看,要进一步提高区域内各城市既有产业园区、产业存量的功能升级和产出密度,引入产业发展的单项成本和综合成本评价机制、产业集群与产出密度评价机制,加强园区之间的合作,动态优化梯度分工。

对上海而言,需要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合作提供金融服务、法务、会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商务信息和产业创新投资基金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为此,可利用产业运营的综合成本优势,来克服一般商务成本(土地价格和房租成本、劳动力成本)劣势,在产业链重塑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面向未来,需要正视区域分工和营商成本的差异,处理好产业存量能力与产业发展重点之间的关系。

针对存量结构优化,可尝试通过“换股”联合方式,提高区域产业合作水平,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向规则看齐。面向“十四五”规划,要以国家竞争优势建设为目标,形成产业重点的“选择默契”,加强次区域产业协同。

特别是,可通过组建联合投资基金方式,针对区域产业重点开展“聪明投资”,克服区域性产业构造可能存在的瓶颈,加深以联合投资行动促成区域间营商环境发展的同步性。

在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应提倡通过企业间的技术战略联盟行动,集聚研发实力,聚力攻关,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团队实力。

进一步来看,还有必要将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营商环境优化结合起来思考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为此,要深入透视产业存量和分工水平、园区规模和产出密度、技术能级和研发实力、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从中发现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工作内容。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解放日报》2020年1月21日09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