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武汉!这些身边复旦人的“抗疫”故事,真的动人……②

作者:李沁园、何叶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20-02-11

这不是一群人的战役,这是每个人的战役。

在抗击疫情前线,六批共439位复旦“白衣天使”义无反顾驰援武汉,更多医务工作者坚守沪上医疗一线;

在和疫情赛跑的实验室里,复旦科研团队分秒必争,科研攻关成果初现;

在各防控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参与;面对社会公众,积极宣传防疫知识,服务科学防控。

在学校的防控大局中,一个工作专班连续作战、不眠不休,为学校方方面面筑牢安全防线……

在这些“战场”之外,还有更多复旦人在行动。本可以在家休息的他们“闲不住”,在“不添乱”的同时加入这场全员战役。责任在召唤,爱心在传递,同舟共济成为彼此依靠,共担使命汇聚复旦力量。

在连日的采访和编稿过程中,我们看到和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抗疫小故事,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相信,春天不远,疫魔必除。

主动“请战”的公卫学子们

春节期间,公共卫生学院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韩骁禺的故事传递着正能量。从小年夜主动向陕西省卫健委医管局“请战”,到大年初四搬进前方指挥部驻地,他以专业知识和实习经验践行着“为人群服务”理念,而这次战“疫”经历也让他更坚定了毕业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韩骁禺2019年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实习

事实上,韩骁禺不是唯一一位在家乡请战抗“疫”的公卫学子。

“原来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事!”看到韩骁禺的报道,原本在家休息的2018级本科生李则宇“仿佛被惊醒”。她立即行动起来,并于1月30日加入了山西省疾控的工作。“爸爸还开玩笑说要把下班后的我隔离起来。”虽有担心,家人依旧理解并支持。而她则更深切地体会到所学专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希望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公卫战士”。

李则宇2019年在新华医院做志愿者

参与疫情监测、排查预警,辅助官方数据的发布,从1月19日开始,2019级硕士生李亚欣就在聊城市卫健委疾控科忙碌起来。“真实透明的数据关乎人民健康利益。”为此,她对每次整理的数据再三核实,并运用所学,对县市确诊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发热人数等数据改变趋势、分布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她把导师的教导记在心里,“要有思辨精神,要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李亚欣在聊城市卫健委疾控科

2017级硕士生杨婧帆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曾参加过多次海内外实践和志愿服务。看着攀升的病例数和不断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她“在家里坐不住了”,两次请缨,终于1月31日到岗玉溪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参与数据收集和整理、每日疫情报告撰写、入玉人员疫情防控流程的制定和完善等工作。今年即将毕业的她更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回家乡工作,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杨婧帆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

她们说:

“誓词字字是责任。进行过入党宣誓和医学生宣誓,就不该只考虑自己,而应以所学回报养育了我的土地,培养了我的国家。”

“科研是辛苦的,卫生行政工作是繁杂的,但是疫情面前,我们应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遗余力。”

“个人的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只要人人参与,就能形成一股洪流。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在武汉采访的十四天

2月4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有关火神山医院的报道,以图文和视频直击医院收治首批患者的场景。这篇报道的作者之一、现场视频中的出镜记者,就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届毕业生郑薛飞腾。

郑薛飞腾在报道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

“这种时候肯定要上,我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就迅速报名了。我有责任、有义务给关注疫情的公众带来更多更真实的信息。”郑薛飞腾的家乡在福建莆田,1月28日(大年初四)是当地的除夕,晚上六点,他收到了报社的召集信息。26个小时后,作为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的一名记者,他抵达了武汉“空旷无人”的动车站。

在战“疫”前线的十四天里,他实地探访“方舱医院”的最新进展,视频报道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密切追踪援助物资的运输流转,亲身采访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最早天蒙蒙亮就要起床,七点开始工作,最晚凌晨一点才能返回住所。

郑薛飞腾在火神山医院作视频报道

“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之前是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现在真正意识到,身体上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在前线报道的经历让他更明白健康的意义。“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他这样叮嘱学弟学妹们。

在做好日常报道之外,他也惦念着“给历史留下一份底稿”。在每日的工作札记中,他记录公众热议的问题与他们的态度,落笔写下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他希望未来回顾时,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他说,采访湘雅二医院医疗队时,其中最年轻的队员、一位94年出生的姑娘说了一句话,也道出了他的心声:“我不害怕,这个时候我们不在前面,谁在前面?”

“党员有义务身先士卒。”在校期间入党后,他始终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有需要的时候,要主动站出来。”

当被问及准备何时返京时,他坚定地说道:“我要守在这里,直到武汉‘解放’的那一天。”

郑薛飞腾在报道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

给学校安保人员的160只口罩

2月5日,80只口罩到达复旦保卫处,另有80只也已在路上。

这160只口罩并不是学校的统一采购,而来自一位普通教职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员周媛老师。

“保安大哥们很辛苦,也很有责任心,他们在一线工作,安全至关重要。”得知保卫处正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采购口罩,周媛更多了一份牵挂,想到自己有朋友兴许能找到供应商,便赶紧联系购买。

即便只能买到一箱口罩,也经历辗转,之前预订的一批被调用至前线医院以解更紧急的需求。如今终于到货80只,周媛希望它们被充分利用,“在一线的保安们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大家。”

“医务人员奋战前线,我们在后方响应国家号召‘不添乱’,能帮的忙希望自己也能帮上。我们一定能共渡难关!”

160只口罩,对守牢校园第一道防线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周媛口中也只是一件“小事”,却让坚守校门的保安们倍感温暖。

捐给疫区的一万元奖金

2月6日,“复旦大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基金”收到一笔特殊的捐款。捐款人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一名高三学生。

一万元,对一名高中生来说不是小数目。也许有人会问,这是她的压岁钱吗?这是父母给她的支持吗?

答案都不是。

这位平时热爱历史、关注时事的学子,曾凭借出众的文字摘得第十一节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特等奖,并由此获得一万元奖学金。自疫情发生以来,疫区的情况牵动着她的心。她主动联系老师,表示想把获奖得到的一万元全额捐给武汉。

而当记者希望采访她时,她却说只想默默献一份爱心。

这份默默的爱心,很纯净,也很炽热,如冬日阳光带来温暖。

制图:王玥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