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国家卫健委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江建海课题组揭示了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及关键机制。该成果对理解肿瘤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干细胞特性及糖链参与肿瘤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具有重要启示,为靶向干细胞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以“淋巴管内皮细胞分泌的IL-17A通过上调肝癌干细胞中PD-L1促进肿瘤发生”为题,在线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及耐药的源头所在,其受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基质调控。肿瘤干细胞和微环境交互作用依赖于分子识别,膜蛋白糖链通过和动物凝集素相互作用参与细胞识别、免疫应答等多种生命活动。
在该研究中,课题组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肿瘤干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型N-糖链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受体介导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血清分化后,CD133+肝癌干细胞高甘露糖型结构减少,β-1、6GlcNAc等复杂型修饰增多,其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也随之降低。高甘露糖型N-糖链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受体结合可以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中IL-17A的转录和分泌,而IL-17A与肝癌干细胞表面的IL-17A受体相互作用后可部分通过STAT3信号通路上调肿瘤干细胞中PDL1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
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是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界面。该研究论证了淋巴管内皮细胞是肝癌干细胞微环境的组分之一,而高甘露糖型N-糖链介导了二者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对于阐释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及开发靶向肿瘤干细胞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医学院魏湲颜副教授,师丹芳、梁紫微、刘羽鸣同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建海教授、魏湲颜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高强医生等的帮助,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