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 中国实践 打造一流国际化金融学院

作者: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19-12-17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是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管理模式和标准创办,专注于高端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领域智库研究的金融学院。学院于2017年6月正式开办,初生的学院,肩负着“立足国际金融视野、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塑造顶级金融人才、成就顶级金融智库”的办学使命,坚守着“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流、教学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一流、智库研究和社会影响力一流”的办学目标。学院将力争在短时间内建设成为占据全球金融学科制高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能够切实回答并解决金融行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地方、企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献计献力的全球顶级金融学院。学院办学两年多来,已成为复旦的一张新“名片”,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助力复旦经济学与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坚持管理制度先行  筑牢学院发展根基

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根据学校要求,学院紧密围绕办学任务,秉承改革开放的精神,认真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在两级管理体制机制上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学校为学院在资源配置上给予特殊政策,在两级管理上给予更大管理权限,在服务配套上给予更灵活支持,为学院建设初期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院在分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政联席会在学院议事决策基本制度中的作用,确保学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鲜亮底色。学院已建立了基本治理结构和运行制度,组建理事会、预算和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国际咨询委员会。另外,结合工作实际,学院还起草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术管理、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等系列规章条例。

坚持顶级师资引进  引领学院卓越至善

顶尖师资团队作为学院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学院占据全球金融学科制高点,建设世界顶级金融学院不可或缺的基石。学院从学历与资历、研究与教学、声誉与操守等多个维度考量师资岗位任职条件,目前在全球范围成功招募组建了一支56人规模,包含21位全职教授、24位学院特聘教授、11位客座教授的国际顶级师资团队。其中,21位教授拥有国际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17位教授担任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职务。学院重视身体力行传授学员金融实务,除了学界名师之外,还聘请来自各大国际组织、政府机关和企业机构高管团队的资深人士担任实践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助力学员知行一体,卓越至善。

坚持学术智库并进  夯实学院内外声誉

依托顶级教授团队的前瞻性学术研究,学院立足金融经济变革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国际金融经济关系趋势、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金融体系创新等重要问题上下求索。

学术活动方面,学院努力聚合国内外顶尖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聚焦国内外金融经济关键议题,打造全球顶级经济金融开放式学术平台。“上海国际金融论坛”“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中国经济会议”“复旦泛海国金-上交所金融研讨会”等系列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学院召开,学院教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内外一流大学学者、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专家深度探讨最前沿金融经济话题,活跃了学术研究氛围,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形成营造丰沃的土壤。

学术成果方面,学院一流的国际师资团队生产出一流的学术科研成果。学院现有20位教授的35篇学术论文先后被《金融经济学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金融与定量分析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经济研究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接受和发表。

科研奖项方面,学院1人荣获国内经济学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人荣获当代经济学奖,5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4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2人入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人入选上海东方学者计划,1人入选上海晨光计划,1人入选复旦卓识杰出人才,2人入选复旦卓学优秀人才,2人获得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智库研究方面,学院提出不仅要分析解决当前的经济金融问题,更要通过对长远问题的研究,引导政策制定和市场发展。学院下设宏观金融、绿色金融、房地产金融、金融科技等五大智库研究中心,连续发表了《上交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五点建议》《长三角城市绿色金融竞争力研究》《中国城市金融科技竞争力指数研究》等共计16份智库研究报告。另外,由学院陈诗一教授领衔发起成立的“高校绿色金融研究联盟”,凝聚高校研究机构合力,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绿色金融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多篇智库报告被中央和上海市政府录用,并报相关领导参阅。

建言咨政方面,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魏尚进教授2018年受邀走进中南海参加座谈会,就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负面经贸冲击等挑战提出了建议,并就如何做到、做好减税降费建言献策;魏尚进教授还因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文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2019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执行院长钱军教授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议题向上海市有关方面建言献策。

坚持人才培养创新  助推学院内涵发展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人才培养是学院建设发展之根本,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国育人的培养原则,坚持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坚定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学院目前已推出金融专业硕士EMF、金融MBA、金融EMBA三大学位项目,以及高层管理教育EE非学位项目,并将探索形成全链条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兼备国际金融视野、精晓国际金融之术,同时深谙中国金融实战、运筹中国金融之道,能够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崛起和国际金融时代的变革献计献力的全球金融领袖。

金融专业硕士EMF项目积极探索“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开辟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途径。项目采用全英文教学,将中国课堂与世界金融同步,为中国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为国际学生提供中国视角。项目具有学界名师和业界专家联袂授课、注重全面知识架构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国际视野和领导力提升、提供专业完善的职业发展支持四大项目优势。项目2020级国内学生招生,申请人数达到1799人,通过选拔最终录取人数100人;项目国际招生方面,录取了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国际学生。

金融MBA项目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学院世界顶级师资团队,汇聚金融业界、政府、企业的广泛专家资源,以及与国际著名院校的深度合作,独创金融理论学习和社会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还充分嫁接百年复旦、泛海国金、金融业界的三重资源,传授金融学识,助力金融成就。项目具有独创“1+3”课程模式、首创“+”价值理念、融合深度与广度的课程体系设计、三重专属校友社会资源、联袂学术与实务的顶级师资组合五大特色优势。项目2019级首届金融MBA录取人数66人。

金融EMBA项目开创独特的iF3培养体系,i代表深度国际化(International),F3则具备三层含义:一指复旦学术(Fudan),二指泛海资源(Fanhai),三指金融实战(Finance),项目聚焦金融, 但却不止于金融。项目秉承金融赋能的理念,旨在帮助企业领导者构建金融思维,整合产业与金融资源,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项目具有立足金融、赋能实业,实战教学、行动学习,双教师制、经验传承,国际学习、聚焦前沿四大特色优势。项目2019级首届金融EMBA录取人数30人。

高层管理教育EE携手海内外顶级金融学者、专家及政策制定者,以金融赋能为主线,聚焦未来企业发展成长中的核心要素。致力于提升企业家的领导力,打造金融专业人士及其他各行业高层管理者终身学习的交流平台。项目以聆听大师智慧、洞见实战精髓、携手精英共襄、共创生态联盟为四大特色和优势。现已开设全球企业家,中国首个科创板注册制专题,财务、税收与商业战略等公开与内训课程。

坚持内外交流合作  促进学院互利共赢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国际化一流的商学院离不开对内对外的交流和合作。学院积极利用和发展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积累资源优势,促进学院互利共赢发展。

对内方面,学院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资本市场学院、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申银万国研究所等公司和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就高管培训、智库研究、案例开发、论坛活动、博士后合作培养等事宜达成意向共识,实现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

对外方面,学院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联袂推出首个国际合作双学位项目威斯康星全球房地产硕士项目。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就高层教育培训开展合作。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就金融工程、商业分析硕士双学位及金融MBA、金融EMBA项目的海外模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交流的选择。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学院未来将持续凝聚一支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队伍,贡献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发表一些引领社会思潮的高端智库研究报告,培养一批对接国内市场需求、掌握现代金融智慧和技术、熟谙国际金融体系运作的高端金融人才,实现“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流、教学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一流、智库研究和社会影响力一流”的“三个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倾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新时代“最懂”中国金融的全球顶级金融学院。

复旦_1189_4_复旦4.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