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国气象局与复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教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通过建立局校合作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科研业务无缝对接,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提升。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宁生,副校长张人禾出席。
刘雅鸣表示,高校历来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复旦大学是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国气象局与复旦大学的合作日益密切,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随着气象事业发展,深化局校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她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局校合作指引了方向,希望双方扎实落实合作协议,抓好重点任务落地,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针对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实现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建立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上海市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复旦大学深入开展合作。
焦扬代表复旦大学,向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她表示,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复旦大学高度重视气象科学学科发展,双方合作由来已久且成效显著。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主动作为。希望双方创新合作机制、扩大资源共享、加深局校联动,围绕多领域联合攻关,积极服务国家气象科学战略,在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上追求新突破;努力培养国家高端气象人才,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上开创新局面;主动对接国家气象科普事业,在联合开展科普活动上取得新进展,共同为中国气象现代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成立中国气象局-复旦大学海洋气象灾害联合实验室、建设综合观测基地、联合攻关气象核心科研问题和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召开学术论坛、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探索局校合作新机制,多举措务实合作内容。
会前,焦扬一行参观了中国气象科技展馆,并到中国气象局有关业务单位调研,深入了解天气预报业务服务情况。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气象科学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学科体系,不断提升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2016年,复旦增设大气科学学科,并建立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2017年,取得本科专业招生资格;2018年,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成立并获批博士点;2019年11月,又获批设立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依托学校建设的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8年10月获得教育部认定。
近十年来,复旦大学与各级气象部门的前期合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上海气象局建立了复旦大学大气学科实习基地;与上海市气象局联合开展气象数据资源开放的管理办法研究,为上海加大气象数据资源增值利用、推进气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供了规范指导和依据;与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健康气象联合研究中心;参与建设上海市“岛屿大气与生态”高峰学科,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国际高水平合作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共同建设“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还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值模式预报订正方法,该方法在今年台风“利奇马”的防御战中较好地提高了台风风雨影响预报的精细化程度;联合开发并应用了“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该系统气象专屏已经接入上海市政府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城市大脑”,并服务于第二届上海进博会,实现了智慧气象服务与城市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