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时代 感恩复旦

作者:刘岍琳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19-12-09

蒋可欣:云南昆明人,毕业于法学院,2017年成为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目前为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驻金江白族乡普勤村工作队队员。选择之难、工作之艰、路途之长……如何才能不负初心、坚定信念?她通过在基层的日日夜夜,已然坚定了自己的使命。

“选择很难,但实现价值之后生活会更幸福”

从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魔都上海,到雪山脚下、小桥流水的柔软丽江,再到金沙江畔、古城区最为艰苦偏远的乡镇——金江白族乡,这是蒋可欣在两年之中做出的两次选择。

选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次选择。但对蒋可欣而言,这两次选择可谓是最彷徨徘徊的,反复思考才作出决定。 

生长在春城、求学在上海的蒋可欣,直到毕业,从来不曾离开过城市。成为选调生后初到农村、初到基层,在陌生的环境中,乍见曾经远离自己生活的贫困、落后,自然就产生了焦虑、委屈、迷茫。但是,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复旦精神浸润中的她深刻地明白,选调生不是“光环”,而是责任、是担当,更是服务基层的坚守。所以必须尽快打消顾虑,增强定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迅速融入丽江的山水,深入基层的热土。

这就是一名当代复旦人面对人生选择时交出的答卷:从入职到前往金江乡这段期间,蒋可欣在区政府办工作了6个月。这6个月里,有开展旅游转型升级工作时,她留在古城石板路上的一串串脚印;有节假日在单位值班时,家人打来问候的一个个电话;有上传下达时字斟句酌的一份份拟办意见;有起草工作报告时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时光如梭,蓦然回首才品味出,在每一天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后那发自内心的欣喜。她明白了择业不仅仅是寻找安身立命的方向,更是一门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学问。这些充实的经历、由衷的喜悦,源于复旦精神一点点地润入丽江土地,哺育着她扎根抽芽,从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大学生长成了一名基本可以独当一面的国家公务员。她说选择选调生,感知基层体温,让自己与时代的发展血脉相连,是她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一个选择。

“基层很苦,但脚底踩泥之后信念会更坚定”

从行政区划上看,普勤村隶属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金江乡,地处金江乡北边,离市区80公里,似乎并不遥远。但走一次就知道,普勤村是绝对贫困村,到区里只有一条全程路宽仅7米的盘山公路,因为有大小弯道600余个,最低处与最高处海拔差接近1500米,需要近3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区里。第一次去的人几乎都会晕车,深受晕车折磨的干部职工们因此戏称普勤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就不想来的地方”。此外,由于金江乡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属于石漠化综合防治区,雨季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普勤入村道路沿线经常发生塌方、路基塌陷,只有通过不间断组织干部群众清理塌方土石,才能基本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但贫困乡村的苦远不止是交通落后,更多的苦是时刻被煎熬的“初心”。蒋可欣回忆刚进村时,孤零零一人,每当夜色降临,身处只有点点星光的茫茫大山之中,就会想到此时的城市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朋友们相聚放松;每当跋山涉水、换乘几次交通工具才可以和自己的另一半见面时,就会想到其他情侣爱人可以朝夕相伴、一起慢慢变老;还有当孩子嗷嗷待哺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小小的他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时冒出的自责……在乡村的日复一日里,蒋可欣也有过犹豫有过动摇,在许多夜深人静的晚上,向来报喜不报忧的她也会忍不住跟家人抱怨。

复旦精神抚慰着初心,激励她考验就是磨练。复旦人的家国情怀不应当只是一腔热血、纸上谈兵,遇到现实困难后就产生畏难、退缩情绪,而应当是一种心有大我、义不容辞的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复旦人都应该心有大我,不仅为自己活着,也为更多的人活着,超越小我,顾全大局,担当重任,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努力,这也是代代复旦人的初心。

“人生很长,但懂得感恩之后道路会更宽广”

代代复旦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反过来,时代也哺育了代代复旦人。蒋可欣说,学会感恩,感恩当前,感恩基层,感恩时代,常怀感恩之心,就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也提供了不断砥砺前行的动力。基层确实条件艰苦,但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蒋可欣感恩时代,给了挑战和机遇;感恩复旦,给了方向和力量。这份感恩化为了她的动力,支持她选择了成为选调生,选择了在基层发出光和热。她将永远从这份感恩中汲取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不竭动力,化为支撑自己奋斗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复旦_1188_7_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