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齐头并进 输出复旦影响力 复旦团队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作者:何叶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19-12-04

本报讯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区块链?谁在研究区块链?在“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之前,已有不少复旦人在这片领域里默默耕耘许久。

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安全与效率问题

“密码学是区块链技术的地基,没有密码学就没有区块链。”早在2013年,当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尚属处女地时,长期从事密码学研究的阚海斌团队就洞悉到了这一前沿技术的巨大价值。

在他看来,安全和效率是区块链底层技术需要突破的两大难点,解决安全性问题是他和他的团队近年来的主攻方向。在深厚的密码学、编码理论、算法与计算复杂性等研究基础上,他们将属性密码、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等密码学技术,与区块链深度融合,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不断“添砖加瓦”,开发了基于属性密码的去中心化授权认证平台、新闻溯源、基于区块链的学历认证、基于区块链的跨校选课平台,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与属性密码的数据安全共享交换平台等,这些成果均申请了相关的专利与软件著作权。与此同时,他们在区块链领域获得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与经信委项目、及一些企业横向项目的支持,近三年获得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申请了35个专利,获得了多个软件著作权,参与了国际与国家的标准制定,并成功申请获批上海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区块链技术测试认证服务平台。

除阚海斌教授团队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立荣教授团队也在“啃”着底层技术的难点,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区块链技术的效率问题:每更新一个区块,成千上万个节点要同步记录,这个同步过程的计算效率比较低,满足不了现实需要。郑立荣团队提出并发起的“柔性共链”技术正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更多的底层技术研究成果还栖身于实验室中,比如阚海斌团队持续研究的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这些“离应用有点远”的技术,在强化基础研究,为区块链应用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支撑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业应用:多学科多团队参与,百花齐放

探索技术的应用场景也是阚海斌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和华虹计通正在研究的区块链安全监管物品供应链数据服务平台就是将这门技术应用于政务领域的尝试。另外,基于区块链的上海跨校辅修平台也在逐步成型。

郑立荣团队也在探索着更多的应用场景。2017年,他们将区块链与物联网这一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联合中信信息、上海仪电、英格尔认证等,成立上海市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参与商务部牵头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运用区块链技术保证农产品、危险品等重要产品,在生产、运输全过程中的数据真实性、可信性以及网络安全性。

目前,团队还通过区块链技术协会等,与上海特高等一批创新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开展了“区跨链+物联网”重塑贸易流通价值链与全链管理,研究柔性共链网络在证劵行业的具体应用案例,实现金融行业区块链的高效安全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政务平台的应用也即将落地。郑立荣团队正在推动该技术与上海“市民云”这一“一网通办”移动端总入口对接。据凌力介绍,该技术将在电子证照保全、授权使用存证、历史记录追溯及跨部门服务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武利民介绍,在复旦,还有不少学科团队在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比如经济学院教授杜莉团队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税务领域场景如银税互动、管理学院张成洪教授团队探索区块链治理模式、大数据学院吴力波教授团队探索金融风控与区块链、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李清娟团队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政府管理等。“我们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充分发挥复旦综合性大学优势,多学科齐头并进,为区块链技术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让国家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更具竞争力,让人类生活因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变得更方便、更快捷。这是复旦科研团队的责任和使命。”

复旦_1186_2_复旦-2.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