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举行专题学习暨“三全育人我当先”主题研讨会

作者:张婷摄影: 视频: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9-11-09

10月30日下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举行专题学习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本次组织生活会聚焦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支部书记李旦首先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

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翌对信息学院思政课程的开设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作为工科院系,信息学院积极探索具有复旦特色的新工科教育模式,将新工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建设“1+2+15”新工科课程思政体系,从教师认同感、课堂内容设计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内涵建设。随后,郭翌传达了《复旦大学开展“三全育人我当先”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党员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围绕“三全育人”开展专题学习,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与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互动交流,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群建,鼓励带动党外教师参与“三全育人我当先”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全体教师“三全育人”浓郁氛围。

副院长胡波介绍了信息学院入选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领航学院、领航团队和领航课程的情况。胡波是“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也是其中一门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主讲教师之一。胡波指出,课程思政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自然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科学家的批判和创新精神,了解国家、学校在这些领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责任担当。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团队的讨论、教学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模拟电子学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尹建君做交流发言,该课程每年选课人数在500~600人,共有9位老师共同开课。关于如何在专业课上导入思政元素,尹建君的做法是结合时事热点和自身经历,以真实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努力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主讲人之一冯辉介绍了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该课程是为加强电子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原理知识而开设的,覆盖了电子信息卓越工程师班和新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工科专业。在讲述计算机发展历史时,授课团队特意介绍了复旦在上世纪60年代成功研制“602”计算机的历史,给学生介绍这些,迅速拉近了历史的距离感,并激发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冯辉指出,本科阶段是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课程思政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个人奋斗与家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习动力,也能推动学生长远发展。

“电子系统设计”是一门实验课程,实验课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课程主讲人之一孙璎竑老师做了介绍。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同样是导入经典案例,但寻找不同的切入点。比如在讲述电子系统设计概论时,通过介绍国产手机的案例讲述手机系统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来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在讲述微处理器子系统时,引入复旦602电子数字计算机,融入了校史教育,展现了老一辈复旦人的团结协作、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渗透了复旦精神。在实验阶段,因为“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同时也为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做培训准备,所以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室原有的电子系统作品,让学生有具体的感受,此外,课程还邀请年长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坚定科技报国的目标。实验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合作,不断创新。孙璎竑认为,教师自身的修养也非常重要,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芳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创业与发展”课程的教师代表分享了课程思政中关于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这门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在专家讲座、企业参访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中,通过邀请资深教授作前沿趋势报告、感受企业氛围、共同完成游戏任务等精心设计的内容,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在每节课结束,黄芳都会总结一下课堂内容,这个过程也是融入价值观的过程。她说,课程思政重在课堂育人,从课程的导入到结语,从小组讨论的指导到作业的展示与点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选取接地气、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例教育引导学生,让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地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师的经验分享让在座的支部成员们对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随后的自由讨论阶段,陈涛介绍了自己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设想,辅导员魏然从所带班级学生的变化感受到课程思政的积极效果,辅导员高丽梅也认为,专业老师的课程思政课能够对学生起到更正向的激励作用。

通过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发挥教师的引路人角色,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使命。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