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一门四代血防建功 红色基因薪火永传 复旦举行新中国70年血吸虫病防治事迹报告会

作者:黄辛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10-30

10月29日,“一门四代血防建功 红色基因薪火永传”——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举行。活动邀请了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中疾控血防处原处长李华忠,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中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苏德隆的外孙女阙之玫,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余金明、周艺彪,历史学系教授高晞,共同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公共卫生学院一门四代师生奋战在血吸虫病防治战线上的故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伟国,苏德隆的女儿苏竹君,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党委书记罗力、教职工党员及全体学生500余人参加活动。

杨伟国在致辞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以苏德隆为代表的复旦公卫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投身“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之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足迹遍布南方三十余个血吸虫病重灾区,对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共卫生学院“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感人事迹,体现的是一代代公卫人不为名、不图利,在任何困难面前不屈不饶的精神,是一代代公卫人对疾病防治方法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代代公卫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是一代代公卫人甘于奉献、为国奋斗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他强调,希望学院师生继承和发扬“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勇攀高峰,积极投身为人民健康奋斗的伟大事业。

李华忠讲述了从苏德隆到袁鸿昌,再到姜庆五、余金明、周艺彪等四代复旦公卫人,为中国血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高晞分享了上世纪50年代初复旦公卫人面对大批解放军指战员感染血吸虫病危机时果断开展血吸虫病阻击战的故事,分析了战争与医学之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评价了在新中国第一场大规模血吸虫病感染事件中,上医和上医人发挥的重要作用。

阙之玫分享了她的外公苏德隆与血吸虫病斗争的一生。苏德隆始终装着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嘱托——“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我国的血防事业,从未停止,并为新中国培养了整整一代流行病学专家。

余金明分享第二代血防人袁鸿昌教授抗击血吸虫的事迹。作为苏德隆的学生,袁鸿昌研究钉螺分类及影响钉螺感染的因素,探索血吸虫病防治监测策略,从国内到国外,60年来始终奔走在血吸虫病研究的学术道路上。

姜庆五作为第三代血防人的代表,分享了在苏德隆、袁鸿昌等的引路下,复旦公卫人接力奋战在血防一线上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钉螺监控和血吸虫病防治新方法,为基层培育了一批懂技术的血防工作队伍,不忘初心、坚守阵地,牢记使命、行稳致远,助力人群健康。

第四代血防人周艺彪分享了他只身前往四川凉山等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和“重点”地区,带领当地居民摆脱血吸虫病困扰的经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表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一线是离不开公卫人的,不管是血吸虫还是其它流行性疾病,都需要公卫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奉献。

罗力在总结中指出,“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生动阐释了复旦公卫人薪火相传的“公卫精神”,就是扎根现场、扎根疫区、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每一位公卫人都应当向前辈学习,把爱国奋斗、探索创新、攻坚克难、为人群服务的优良传统融入到血脉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每一位公卫人都应为新时代建成一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和一流公共卫生学院,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不以事艰而无为,只因任重而奋进。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下了帷幕,但复旦公卫人踏着前辈“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光辉足印,砥砺奋进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的脚步不会就此停下。

当天,“一门四代血防建功 红色基因薪火永传”——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览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时开展。展览为期一个月,旨在宣传公共卫生学院前辈的感人事迹,勉励新时代公卫学子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为建筑新时代国家健康长城贡献力量。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