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的方式感知时代张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户晓坤的治学心得

作者:傅萱 杜慧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10-18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实践变革力。对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的阐明,力图将当代世界的理论与实践统摄于马克思思想的问题架构和意义领域。一方面旨在呈现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进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进路与革命性质,阐明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共产主义现实运动的理论表达,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积极扬弃并开展出人类社会之重建;另一方面则需要依循马克思具体的历史原则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及其自我运动,切中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这是户晓坤的研究领域,也是她的学术追求。我认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以切中和把握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为己任,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以毕生精力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现代文明本质-根据的批判,寻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客观理解,这一对社会历史的宏大筹划与人类命运的整体关切,构成了深刻把握中国道路历史性实践的基本立场与思想资源。荣获2018年度上海社科新人的户晓坤这样理解有品位的科研,有品位的科研意味着永葆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内在的学术旨趣。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做到了有品位的科研,但会以此为原则要求自己。

从本科进入哲学学院,对学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到师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户晓坤在哲学领域已经辛勤耕耘十载,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科研态度,积累了学术经验,也收获许多学术成果。她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还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由于专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近年来,户晓坤的学术研究以尝试在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思想方法与社会现实、中西方文明比较与中国经验阐释的张力中开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统一的整体性研究架构,为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化路径、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思想方法支撑为主要研究方向。这些学术心得凝聚在《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方法论的哲学变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原则及其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学术自觉》、《现代性批判视域下的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为旨归》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变革的力量。她并不囿于理论,还通过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尝试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影响力,为决策咨询与智库建设多次提供有效性意见。她的博士论文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为名正式出版。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基础与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凸显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进路和理论内涵,使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开启社会主义现实道路的时代价值充分展露出来,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基础理论与话语体系建构进行有益尝试。

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户晓坤也有自己的看法,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研究努力,即面向社会现实的实体性内容,通过诸多思想规定的综合,具体化再现社会-历史的现实生成和展开过程。

  

学术与学生互相滋养

户晓坤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她对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理解在于,思想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都在努力指明人类理性所无法企及的领域,对于思想性课程而言,入门需正、立志需高、取法于上,引领学生面向未来的可能性,拒绝将涌动着的精神力量悬置于永恒的当下、湮没于琐碎的日常。高校人文精神培育需要真正贯彻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方法论,为学生提供有思想性、学术性、历史感与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在对人类命运的整体关切、对文明演进的精神自觉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建立反思现代文明的边界知识,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提升为理想信念、内化为精神根基。因此,学术滋养学生,学生反哺学术。谈及自己的科研期待,户晓坤认为学术研究不能置之高阁,而是要充分转化为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盛宴。

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创新是很难的,对经典文本与基础理论的扎实研究是基本功。户晓坤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的老师们那一辈取得了丰厚而坚实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复旦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自身独特的学术传统,我的努力不过是传承、延续和拓展,立足于时代之基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方法。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教学无法追求新奇,必须以思想性和学术性的课程内涵吸引学生,回应学生的现实困惑,强韧学生的精神力量,夯实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方面学术研究成果滋养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是学术研究的动力。户晓坤认为学术型大学应该具备领域内前沿的学术型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直接运用于教学课堂。面对学生,不能每个学期都是一样的内容,也不能仅仅用学分来规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复旦学生有着极高的精神旨趣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对历史、时代与现实的关怀是复旦学生的特质。提及多年的教学感受,户晓坤十分赞赏复旦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做学术研究也有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傅萱 杜慧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