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复旦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胸怀祖国人民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10-16

守训好学 笃志力行

———在复旦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许宁生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此举行开学典礼,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3900 多名优秀青年。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培养你们的家长和中学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今天,你们成为了光荣的复旦人,即将开启属于你们的光华篇章,复旦也将因你们的到来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你们所处的时代,是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人类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对话中不断发展。这些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格局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你们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时代使命。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之一,是积累知识、锤炼本领、培养人格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希望你们放下考入复旦的荣光,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者。思考大学学习意味着什么?复旦大学学生这一新身份意味着什么?未来四五年的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

借此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交流几点想法:

第一,希望你们始终尊师重道。大学是传播知识、研究学问的场所,大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学术展开。从你们踏进大学校园的这一刻起,就通过学术,和师长、同学、课堂、实验室、图书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初步的学术共同体。追求真理学问,首先要尊敬你们的师长。刚才发言的荣誉教授丁肇中,吴晓明教授,就是教师的代表,值得大家崇拜、尊重。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这是大学最美好的关系。在大学,你们不仅要学习知识、学会求知,更要常怀对学术的敬畏心、对未知的好奇心。希望你们尊重知识、敬奉真理,尊敬教师、敬畏学术,尊崇科学、恪守诚信,始终客观探索世界,真实把握规律,潜心修学,以赤子之心奉献学术研究。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以学术为基点,同学们将进一步融入社会,放眼全球,探究世界,践行知行合一,成长为大有作为的复旦人,成为坚守尊师重道的复旦人。

第二,希望你们学会自主学习。大学生的任务不止于,你们还必须学会独立地选择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在干中学。近年来,复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有机结合的本科“2+X”培养体系,夯实个人学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基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同学们提供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多元发展路径,创造专兼结合、互相贯通的多元发展空间,创设内涵更加丰富、选择更加自由的多元发展机会。学校还调动一切育人要素,有效贯通教室、书院、科研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海外游学、网络等六度育人空间,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维度、更加开阔的成长舞台。比如,学校每年举行诺贝尔奖大师系列讲坛,丁肇中教授、迈克尔·莱维特教授等诺奖获得者先后为学生作报告,同学们在读期间有很多机会与心目中的大师面对面、零距离接触,领略他们的风采。希望同学们在复旦这个大平台上,认识自我、学会选择、掌握未来。既要找准定位,把握方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也要在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科前沿、关注学科交叉领域,敢于自我突破、自我创新,积极参与融合创新,以开放的视野去开辟更大的世界,做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第三,希望你们坚持刻苦钻研。大学是一个促进个人自由发展的平台,但自由绝对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任其所为。自由的前提是自律,他人的自由是你个人自由的前提,唯有自律才能实现更大的自由。复旦的学风是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刻苦是第一位的。复旦师生都是出了名的勤勉刻苦、严于律己。比如,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裘锡圭教授在大学期间,中午从不睡觉,全用来看书。裘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破译甲骨简牍密码,历时六年完成《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成为相关文献的集大成之作。同学们,进入复旦不过是你们在人生的长跑中取得了一个不错的起跑位置,但暂时的领跑不意味着永远领先,只有通过持续努力、刻苦钻研,才能保持、巩固和扩大你们的优势。刚刚发言的新生代表,特别强调了静心学习和刻苦学习,让我们很放心!一时的松懈,都可能酿成追悔莫及的后果。

要真正成为复旦人,就要有复旦魂。复旦的发展理念是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复旦人首先要守训,这个训就是我们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人要学习复旦精神,即团结、服务、牺牲,这就是复旦人的魂。希望你们把校训作为自己的终身座右铭,弘扬复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祖国人民,坚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永葆求学初心,敢于直面问题,始终为探求真理而不计名利,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智慧力量!

祝同学们心怀梦想、学有所成!

  

坚持原始创新勇担时代责任

———在复旦大学 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许宁生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迎接近9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新同学入校。从今天起,同学们就要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也为复旦这所百年学府注入新鲜活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当今世界格局风起云涌,全球科技版图急剧变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的较量。原始源头创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创新实力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高校具有原始源头创新的良好基础。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像复旦这样的高校,要更加自觉加强自主创新,产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在重大科学领域有重大创新、在重大前沿核心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在文化传承有重大创新成果,就要求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呈现一定的集聚度。近年来,复旦大学以融合创新为理念,以担当国家使命为己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创新和学科建设融合创新。学校正通过双一流建设举措,逐步实现向直面重大前沿研究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冷门科研问题等研究的转向。这是复旦大学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各位研究生同学马上要进入到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初探阶段,希望你们以原始创新为目标和要求,积极树立学术担当,不断提升学术能力,加强培育科学精神,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借此机会,与你们共享几点想法。

一是要在更大的格局中把握学术志趣。科学研究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开拓。以学术创造为基,大学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真理的发现与传播,服务国家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大学的研究既要在服务国家中赢得世界声誉,也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引领世界文明之未来。复旦的研究生要站在这样的大格局中把握自身学术定位。这就要求大家对标学术发展最前沿,敢于直面发展困境、技术瓶颈,致力于解决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共同难题。国家和学校在你们身上投入了最多的资源,同时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未来,你们将成为这个社会学历最高的群体,你们也应该为国家贡献最多的智慧!

二是要练就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能力。科学研究有其特定规律,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找准方法、找对标尺,需要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上下功夫。同学们首先要善于破除学科界限的束缚,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创新,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大家正处于科研学习的关键阶段,不能一味闭门造车,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单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要善于运用多学科的思维方法点燃创新的火花。最近,我校现代语言学团队,正是运用了多学科的方法,重构了汉藏语系各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产出了迄今为止国际上第一个大规模的汉藏语系语言演化研究成果,实现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在Nature 发文零的突破。未来的研究工作不能靠单打独斗,也不能靠小打小闹,必须学会整合、依靠团队的力量。同学们读书期间就要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探讨,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坚定学术自信,在交流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希望同学们抓紧复旦求学的时光,多多沟通学术思想、多多尝试思想碰撞,不断激发原始创新的灵感。

三是要恪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科研前沿基础研究带有明显的自由探索性质,但科研的道路需要更加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严谨求实,首要是遵从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研究生学习阶段是系统科学研究的开始,是个人学术生涯的起点。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是科研工作者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同学们步入学术殿堂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尊重科学、敬畏学术,共同维护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科研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同学们还要不畏艰难,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锤炼坚韧不拔的心力,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材料科学系的胥博瑞同学提到,在科研道路上最深刻的记忆是失败。被编辑退稿、被评审批评、实验受阻、论文难产,这是每位科研工作者都遭遇过的,同学们要学会正确对待,成功在久不在速。

复旦大学以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为发展理念,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希望你们秉承科研初心,坚持原始创新,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不凡贡献!

  

  

一个人向前走最主要的是兴趣

校董、荣誉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丁肇中

我家里与复旦大学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渊源,我的祖父在这里念过书,我的父亲在这里教过书,而我今天在这里发言。

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40 多年了,过去这些年所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我都认识,这中间没有一个考第一名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包括我)只对一两门科学有兴趣,比较专心挑一两门科学来从事研究。

大家到复旦这么好的学校来,有很好的机会去学习,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书本上的东西都是别人以前做过的,要向前走就一定要推翻书本上所说的东西。因为自然科学的进展,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是多数服从少数,是极少数的人把绝大多数的人观念推翻了以后,才能向前走。

我开始学物理的时候,我的父亲是数学系教授,我的母亲是心理系教授,都非常反对,还跟我说学物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要有特别的天分才可以。我就跟他们说:一个人在世上只走一次,要靠自己的兴趣。为了这个兴趣向前走,这才是有意义的。他们听了以后,就没有再反对了。

希望大家能记住,一个人向前走,最主要的是兴趣。

  

珍惜未来所面对的众多可能性

复旦学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 吴晓明

我在复旦已学习工作了41年。如果今天有人问我对复旦的感受是怎样的,我的回答是:她是一所真正的大学。一所真正的大学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她是一个精神文化的中心。然而,真正的大学不仅有基本的学习任务,而且有将最明确的思想提出的任务,复旦的校训不仅要求博学,而且强调近思,也就是说,把思想的任务非常明确地指示出来了。至于切问,可以说是与近思相互表里的:正像近思引领切问一样,切问近思推向深入。

由衷地欢迎你们以充满活力和青春勃发的姿态进入复旦大学。你们正青春年少地面对着未来的众多可能性,有什么比这更加宝贵、更值得珍惜的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两个一百年的建设目标,你们将在复旦的校园里经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而你们学习和工作的鼎盛时期将一直持续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即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们的人生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展开,你们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地同中华民族的复兴同声共气、血肉相连,祝愿你们在这任重道远的人生旅途中,为民族的大业作出贡献并由此来成就自己。

  

在复旦培养终身探究的能力

化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李富友

研究生学习是教育的最高阶段,以国家发展的大势定义个人成长的轨迹,才能以最深厚的知识积累推动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

你们应该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就以最强烈的紧迫感督促自己牢牢地抓住宝贵的年轻时光,以培养终身探究能力为目标,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曾经的你们,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或许是叱诧风云的能手,有的绩点排名前茅,有的手握数篇高质量SCI 论文,颇有成就感。但很快,就可能会有碰壁的感觉,不少同学进入新的学习领域后,只能理解其中很一小部分。如果你们初入复旦感受到了与过去求学和研究经历的强烈反差,请别丧失信心,那是因为你们所处的学术环境更前沿,更有挑战,无需妄自菲薄。

请提升自我抗压能力,青春不是为保底而消耗。在自己感觉到压力的研究领域去努力奋斗,大胆走出舒适区,勇敢去挑战,你们一定会收获终身受用的成长经历和进步。

  

永远保有对学习的热爱

数学科学学院2019 级本科生 厉茗

我一直很想来复旦,很想来复旦学数学,复旦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我从小就热爱数学,生活中的数字给我乐趣,小学奥数让我沉迷、欣喜,初高中系统的数学知识,让我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奇妙。所以,我的选择是因为热爱。无论何时,当我拿起一本数学书,我的世界就是安静的,内心就是安宁的,我沉浸其中,其乐无穷。正是这份热爱,当有人告诉我复旦数学系的课程非常硬核,非常苦的时候,我仍旧毅然决然来到了这里。我坚信:如果热爱一件事情,你便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困难,也守得住心中理想。

热爱,让我们出发;努力,让我们走得更远。在未来复旦的学习中,必将面临更多的未知、更大的挑战。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保有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踏实走好每一步,珍视努力,不放弃努力。

  

做坚守学术理想的复旦人

脑科学研究院2019 级博士生 张杰

去年,复旦大学参与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在张江成立,身在武汉的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激动与振奋,激动于自己所学专业发展的潜力,振奋于中国脑科学迎来了新时代。

十多年辗转努力,十多年执着坚持,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人生从来都没有随时、随地、随心的自如选择,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我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曾踏过十余年青春汗水累积的道路。人生没有一步登天,成功没有一蹴而就。如今,我们已踏入理想的学术殿堂,没有理由不珍惜。

从今天起,我们即将一起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让我们做人不忘初心,科研常持恒心,做事坚持创新,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与豪情,坚守学术理想,不负自己的选择,不负学校的期待,成为一名国家需要、时代需要的复旦人。新的征程,让我们一起努力。

  

为中外友谊代言

新闻学院2019 级硕士生、留学生 严立行

我来自波兰,我对东方文化的喜爱来自于家庭影响。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得到了孔子学院奖学金来中国交流学习。

我个人选择读研究生,就是希望提升专业水平,在新丝绸之路框架下发挥作用。很幸运我获得了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奖学金。作为研究生,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怕困难。

在未来,我会坚守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