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者的面孔:郁迪插画作品展”开幕式举行

作者:周扬洋摄影: 视频: 来源:哲学学院研工办发布时间:2019-09-19

9月5日下午,“居间者的面孔:郁迪插画作品展”开幕式于复旦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圆满举行。此次展览得到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和青书馆的大力支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原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艺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沈语冰,哲学学院美学教研室孙斌、王维嘉,哲学学院教师祁涛、于明志出席了本次开幕式,现场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学生,在沪诗人及艺术家朋友等共计40余人。

 郁迪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同济大学哲学硕士、工科学士、诗人。曾获上海世界史协会青年论坛论文三等奖(2018),复旦大学红枫诗歌奖(2016),复旦大学哲学博士论坛二类论文奖(2015),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创作奖(2014)。学术文章见于:《世界哲学》、《复旦政治哲学评论》、《文汇学人》、《书城》等。著有个人诗选:《空山里的剧场》(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发行,2015 年);《第一场雪的夜》(学林出版社,2011 年)。诗歌作品散见于《上海诗人》、《天津诗人》、《延河》、《西部》等。然而相较于丰富的文字经验,郁迪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均是在其写论文间隙随手涂鸦而成。对此,郁迪格外感谢纽约州立大学Fit美术系赵穗康教授在其艺术筹备期间所给予的悉心指导,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此次展览提供的良好平台。

“居间者的面孔:郁迪插画作品展”从即日起将持续至9月20日,其作品构成包括:架上绘画、装置、大型拼贴图以及玻璃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复旦大学文艺美学专业在读硕士生沈天芃同学。展览作品主要围绕“居间者”(Intermediate)这一概念展开。郁迪认为,他笔下的“居间者”有四重意涵:首先,就指称的对象而言,居间者便是当局者,即我们每一个“被抛入世界”者;其次,就居间者的姿态而言,他/她是一个调停者,总是要去“筹划”,并试图与这个世界和解;再次,就居间者的行动方式而言,其作为一种中介,如同古希腊原子论者语境中的metaxu,能成为通达彼此的媒介;最后,就居间者的自身属性而言,他/她是矛盾的统一,或者说就是矛盾本身,这可以参照亚里士多德论居间者作为矛盾的构成这一学说。郁迪希望借“居间者”和此次展览,以自身个体经验去表达对于当代年轻人精神处境的关怀,尤其是他们所遭遇的认识困境、精神萎靡以及自我封闭。郁迪坦言,创作动因与自身经验的相关性,自己正是因论文撰写受挫而创作了这些作品,意图以未受专业美术训练的状态去探索以艺术表达自我的可能性。

在开幕式上,潘公凯作为嘉宾代表发言。潘公凯认为,艺术理论和哲学的研究者最好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对于艺术的直接而具体的感受力和审美力将有助于抽象的理论和哲学研究,因此,他十分赞赏此次勇气可嘉的展览;潘公凯老师认为,即使在专业上不够成熟却依然需要坚持这种开创性实践,并鼓励美学专业的学习者参与到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去。

沈语冰结合自己之前在剑桥大学交流访学的所见所闻,提出人文学院学习与高校艺术氛围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希冀复旦校园也能以学生的艺术空间表达为依托,以书香和艺术教育熏陶莘莘复旦学子;同时,沈语冰老师表达了对于哲学学院与各类艺术空间的相关合作项目寄以厚望。

林晖充分肯定了此次展览的积极意义并感谢展览团队PhiloArt Group的相关工作,林晖表示,哲学学院对于复旦青年学生的艺术实践与策展项目将给予全方位的持续支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对此感兴趣的复旦或其他高校的学生以及青年艺术家的一同加入进来,扩大复旦青年艺术平台的影响。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