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社会实践】重温革命创业路 守正创新再出发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教师西安延安社会实践

作者:王慧敏、赵琼、徐敬楠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07-1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复旦计算机学科创建63周年。63年来,复旦计算机学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四方、作育人才、科技报国。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吹响“立德树人固根本、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学院也确立了“立德树人,始终不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守正创新,持之以恒建设世界一流计算机学科”工作目标。新一届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要形成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一流社会贡献,就要弘扬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近日,学院党委组织教师党员赴西安和延安开展“重温革命创业路,守正创新再出发”的社会实践活动。

2019年7月8至11日,由国家保密局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保密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和保密专业师资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许晓茵、院长助理吴杰等教师先后参会。为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央号召,充分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借此契机,学院组织参会人员到访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开展调研,开启了“重温革命创业路,守正创新再出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的第一站序幕。

7月10日下午,许晓茵一行与西工大保密学院主持工作副书记王高祖、副院长刘志强就“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推进保密人才培养”等事宜进行交流,北京交通大学保密学院常务副院长韩臻也参加了此次座谈并介绍了相关经验。大家围绕新形势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建设、保密管理与保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网安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校企共筑科研平台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并形成了有效共识。

为重温中国计算机学科创业之路,向兄弟高校学习交流经验以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7月11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第二站,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进行学习考察。

许晓茵、学院党委副书记厉家鼎、教育部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工程中心主任吴杰、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熊贇,及学院骨干教师、学生工作、党政办公室教师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青山、教师党支部书记、基层系所负责人、教师代表等二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青山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等方面的概况,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正在推广的本硕博师贯通的党建工作方法。李书记还介绍了学院党委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在班子建设、支部党建、思政群团以及人才引育等各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中心工作扎实开展。

复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许晓茵从学院主体架构、党建工作、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许晓茵表示,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号召,弘扬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世界一流计算机学科”为目标,充分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推进学院及学科建设发展,力争形成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一流社会贡献。

最后,双方围绕“基层党建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与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及三全育人、跨校区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互相学习工作经验。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绵长,若想短时间内得窥一二,则一定不可错过此间一座“华夏珍宝库”,也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的第三站——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老师们跟随讲解员重点参观了秦、汉、唐三大展厅,尤其是陈列的数十件国宝级文物令人叹为观止。一路走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之高,也感受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学院教师充分领悟了什么叫文化自信,那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7月11日下午,结束紧锣密鼓的西安交流实践,全体老师即赶赴“重温革命创业路,守正创新再出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第四站——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并邀请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建教研室主任王涛教授带来一场题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精彩报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党在这里实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这些创新成果体现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上,体现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中,更体现在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中。

王涛教授在报告中梳理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脉络,尤其将其中几个重要时间点的历史事件和重大会议的背景与意义细致展开,讲述了我党在延安期间对于促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解决中国政治难题和社会难题中所做出的不懈奋战与历史突破。王涛教授的演讲深情、生动、深刻,让在座每位党员都生发出强烈的组织感与荣誉感,感受到党员身份所蕴含的崇高使命。

习总书记说“延安是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把握这段历史也将使教师党员更好牢记自己的身份,承担起历史责任,继承革命传统,并在平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检验与铸造党性。

7月12日,全体老师踏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第五站,即革命圣地与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旅,参观了中国爱国红色教育一号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最先涌入眼帘的是纪念馆广场16米高的毛主席纪念铜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老师们展旗留念。纪念馆入口门廊和东西翼入口大门均采用拱形,和“窑洞墙”一起体现了延安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馆内正门上方有郭沫若题写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金黄色馆名,苍劲有力,庄重醒目。厅门前两侧,分别有“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大型群雕,展现延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老师们跟随党史讲解员,重温了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伟大斗争实践,接受了延安精神的启示与洗礼。

随后,全体老师来到中共中央七大会议旧址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召开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后面小山坡上的一排窑洞,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作为复旦教师,老师们在上海多次瞻仰一大、二大、四大会址,此次来到七大会址,深切体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内生动力,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之后,老师们来到枣园开展现场教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领导中国革命。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这里撤离,转战陕北。正是在这样简陋困难的艰苦环境下,我党带领着人民创造出一项项功勋卓著的历史功绩。

最后,老师们顶着午后的灼灼烈日登上了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也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在这里俯瞰饱览延安全景。仰望这座始建于唐代的九层高塔,战争年代奇迹般保存完好,这一千年来它看过这座城市的世代变迁,也见证了这个民族在战争中浴火重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不禁让人感怀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

延安环绕着三山二河,经过已不再是“滔滔延河水”的延河,仰视傲然矗立的“巍巍宝塔山”,让老师们深刻体悟到延安精神不是书本上抄下来的理论,是通过革命实践和历史考验培育出来的。它不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懈精神,更包含奋战到底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忘我牺牲的敬业精神。作为党员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就要继承我党延安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

7月12日下午,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老师们来到本次“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的最后一站——延安大学校史馆参观交流。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史馆馆藏丰富,图文并茂地在231块展板上生动再现了延安大学7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也展现出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历任领导人的关怀下,延大秉承“延安精神”、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为己任,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通过此次参观,使全体党员教师能由一校之历史得以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深发与内涵。

至此,为期四天的“重温革命创业路,守正创新再出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西安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顺利结束。学院党员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党的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事迹,深刻体悟延安精神内涵,激发出更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信念。新一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我们需要重温中国革命发展之路,特别是延安精神,做到凝心聚力谋发展;我们更需要重温中国计算机学科创业之路,向兄弟高校学习,推动学院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