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复旦上医两度迁渝奋斗史,传承上医重医血脉情缘,激发师生爱国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复旦大学“重走前辈滇渝奋斗足迹”、“重庆考察”教师社会实践团队近日赴渝学习。
7月9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党委教师工作部、上海医学院办公室、档案馆、各院系教师30余人到访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蓉,校长黄爱龙,党委副书记冯跃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杰等出席系列活动,并就两校加强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走亲戚”深化两校合作
黄爱龙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他率团回访上医的情况,感谢上海医学院给予重医创建发展的无私支持。他表示,重医高度珍视上医分迁创建重医这段宝贵历史和血缘,正在加紧学校创建历史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将把老一辈开拓者创造的“西迁精神”作为重医精神的核心发扬光大,教育和激励师生在新时代爱国奋斗。黄爱龙强调,重医当前正致力于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希望能加强与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间的合作互访、增加学生的交流活动,学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学生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张艳萍表示,上医的传统就是“为人群服务”,重医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出上医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上医重医血脉相连,这次访问就是“走亲戚”,希望两校共同推进上医在渝办学旧址的保护利用,同时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增加学生互访、教师交流和干部挂职,研讨推进两校联合申请国家重大课题、开展科研合作等事宜,共同把两校建设得更好。
“老中青”传承西迁精神
当天下午,上医老校友座谈会召开。参加西迁创建重医的上医老校友代表郑惠连、卞度宏、杜剑云、裴润方、邵大保与母校来渝的中青年教师,以及重庆医科大学机关党总支部分党员一起座谈交流。会前,张艳萍与西迁老校友代表一一握手交谈,并送上鲜花和礼物。
座谈会上,五位老校友先后发言,回忆了60多年前怀抱一颗红心、义无反顾地从上海来到重庆,参加重医创建发展的奋斗岁月。他们朴实无华的言语展现出西迁创校前辈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爱国奋斗的伟大情怀,深刻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参加座谈会的两校教师聆听老前辈们创业奋斗的故事,感受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和坚定的人生信念,并表示将接力奋斗,不负前辈们奠定的优良事业根基,在两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座谈会后,与会者集体参观了学校历史建筑南北大楼、建校黄葛树和校史陈列馆,并向开拓者碑和钱惪塑像敬献花篮。缅怀了当年上医副院长钱惪、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左景鉴等400余名上医老前辈,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溯江而上,深耕巴山渝水,创建重庆医学院及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光辉岁月。
“聚合力”共商旧址保护
同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在重医召开“抗战时期上海医学院内迁重庆歌乐山办学旧址保护利用座谈会”。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钟冰冰,沙坪坝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主持。
张艳萍表达了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对西迁精神的重视,要求复旦上医加强对西迁历史的挖掘。与会人员观看了纪录片《情系歌乐山•烽火中的上医》。去年以来,上医重医青年共同寻访抗战时期上医办学旧址,沙坪坝区编制了旧址文物调查报告,沙坪坝区、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领导实地察看,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进行了沟通。在此基础上,她希望得到重庆市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加紧对办学旧址的保护,加强在渝办学历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进一步发挥办学旧址和相关文物的育人作用。
参加会议的市、区两级部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积极支持上医歌乐山办学旧址的保护利用,并围绕史料收集研究、办学旧址开发利用进行研讨。
陈蓉表示,学校正抓紧挖掘和研究学校办学历史,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将其作为立德树人和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上医歌乐山办学旧址是上医和重医共同的精神财富,学校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沙坪坝区和复旦上医,共同做好上医旧址保护利用。
马岱良代表重庆市感谢复旦大学师生在战火纷飞中的牺牲精神,感谢上海医学院对于西南地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上医分迁创建重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为重医发展奠定的优良基础致敬。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指示,把上医扎根重庆办学办医、教育报国、服务人民的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要主动积极配合,将上医办学旧址保护好、建设好,将其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的典型案例;要促进市校合作,重庆和上海同属长江经济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加强办学旧址保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保护上形成示范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