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篆刻 大师云集 复旦书院:开垦沃土助传统艺术教育生根发芽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06-18

复旦大学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们将收到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一套精致的复旦校训藏书章。“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母校的期许于方寸间寄托,愿毕业生们不忘校训,时刻谨记读书学习,不废不止。

这枚校训章的制作完成于今年5月底,正值校庆学术文化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社员、大众印社指导老师张伟然带领任重书院2015级本科生马雨乔和志德书院2017级本科生杨轶聪倾力打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受邀钤印。

5月28日,焦扬书记来到任重书院了解学校书画篆刻文化培育情况,受邀钤印校训章后与师生合影

在复旦,还有许多像马雨乔、杨轶聪一样热爱书画、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学子。令他们欣喜的是,近年来,依托学校人文学科优势,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复旦学院,联动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工会、退管会等部门,以书院传统文化月、传统文化体验季等特色文化品牌为载体,大力推进书画篆刻文化培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2018年以来,更进一步加强了书院篆刻书画艺术的普及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教育在大学校园生根发芽,这正是复旦的耕耘和探索。

汇聚名师大家,开辟研习空间

斯非陋室,往来谈笑中识丹青篆刻之美

“真的是太激动了!明亮宽敞,桌子大,文房四宝、镇纸、毛毡啥都不缺,还有大师指导。原来觉得书法是很小众的事情,没想到学校为此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谈起任重书院书画篆刻研习室的环境,志德书院2018级本科生欧阳义唯难掩惊喜之情。练习书法多年的他,曾因学业繁忙、缺乏练习环境等原因搁了笔,来到复旦后,未曾想还能“重操旧业”并不断精进。

在其提到的那方天地里,一沓沓宣纸静默地堆放,桌上笔墨砚摆放整齐,墙上挂着几幅作品,大师之笔与书画社的学生作品相映成趣。夜晚,研习空间灯火通明,映照着满架的书籍、小小的书桌和一个个伏案篆刻的同学。尖锐的刻刀与坚硬的石头碰撞,遒劲而又柔美的线条在石面上逐渐立体。

这间可供近30人“随到随练”的书画篆刻研习室位于复旦大学任重书院6号楼一层,是原书画练习教室的“改造升级之作”,不仅是大众印社、书画协会等社团的活动场所,更是师生在课余时间自由练习、切磋传统技艺的重要据点。

斯非陋室。任重书院在书画篆刻研习室的同层改建了一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共空间,“为凤筑巢”,引多家学生社团入驻书院,为社团安起了“家”。就在毗邻书画篆刻研习室的的地方,古琴室里整齐排列着八床古琴,伴着窗外掩映着的苍翠古木,千年前的杏坛弦歌,依稀还在指间泠响;陶艺室的素坯和泥条则蕴藉着苍劲釉质中沉淀的厚度;沿着走廊向前,阅览室书架上厚重的经典承载着沉甸甸的时光;而可供名家休息、交流和常驻创作的书画和篆刻名家工作室亦在近前。

“书院非常重视,按照我建议的规格认真置办了笔、墨、纸、刀、拓包等等,非常齐全。学生只要人来就可以了,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准备。这样的条件真的是很让我们这一代人羡慕!”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书画院院士徐谷甫说。作为书院特聘导师,他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朝宾,上博出版摄影部主任、著名书法家王运天,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篆刻教研室主任陈文明等十余位书画篆刻名家名师一同受邀,成为了往来于书院空间的鸿儒与伯乐,给学生们带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理到技术的专业指导。

王朝宾笑称,他与复旦的老师和同学“总有说不完的话”。“复旦大学的同学,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整个学校,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景仰。”王朝宾说,“我的课应该是晚上9点下课,但是往往10点多,我还在跟大家交流。”有同学即便毕业仍经常来听他的课,有了作品也通过微信请他帮忙点评。

拓展研习平台,丰富校园文化

君子有匪,切磋琢磨间尝以艺会友之趣

岸田贵子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日本留学生。热爱书法的她在篆刻研习营上收获了满满的喜悦。“徐谷甫老师知道我是一名留学生,给予我非常耐心的指导,对我的进步很有帮助。”经历了一期研习营的学习,岸田贵子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篆刻作品,一个“戊”字印章,她只用了两小时。“中国的同学们都向我竖起大拇指,夸我很棒,这让我非常开心。”

为扩大书画篆文化培育的受益面,书院开创了书画篆专题研习营。自2018年以来,包括书画、篆刻、藏书票等在内的7期书画篆刻研习营累计吸引了200余名学生参加。徐谷甫就先后共十次来到大众印社承办的篆刻研习营与同学们面对面。据大众印社社长、任重书院学生自管会文化发展中心学生负责人、2017级本科生王鑫祺介绍,研习营希望带领零基础同学叩开书画篆刻世界的大门,并向有基础的同学提供进阶练习机会。“让我最欣喜的是,能够有机会经常和名家名师交流,他们不仅带来艺术指导,还会分享人生感悟,给我许多启发。”王鑫祺说。

通过与大众印社、书画协会等学生社团紧密合作,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各类书画篆刻研习营、专题讲座活动、手绘手写手刻大赛、师生作品展的举办,逐步加深和扩大了书画篆刻艺术培育深度和广度,为复旦同学们提供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研习和交流平台。

2019年4月至5月,书院手绘手写手刻大赛和书院师生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展、书院书画篆教育成果展等顺利举办,更为喜爱和研习书画篆刻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王鑫祺和欧阳义唯的篆刻作品都成为一幅印屏的组成部分,在展览中亮相。据悉,经全校广泛发动,共计有50余幅师生作品入选2019年书院传统文化月师生篆刻书画作品展,于5月28日至6月中旬在校工会展厅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展览。

而在深受复旦学子欢迎的文创平面设计大赛中,曾诞生了依托篆刻艺术文创产品设计而成的2018年奖学金颁奖典礼纪念印章。同学们创新自己的艺术作品,不仅激发了自身创作篆刻艺术类文创产品的热情,也丰富了校园文创产品的内涵和形式。

涵养精神气质,孕育文化自信

立德修身,潜移默化间益无涯学海之旅

书法、国画、篆刻,不仅是一门门传统文化或业余爱好,它们就像盐溶于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复旦学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如王朝宾所坚信:“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一笔一划,练习书法、篆刻,是对人涵养的修炼。”

杨轶聪对此感同身受。她表示,练习篆刻的经历让她在生活中更能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认真做好事情。“在做一些文献整理的时候,也更加井井有条,就像篆刻时的习惯一样。”而在欧阳义唯看来,练习书法给他带来的不仅是专注做一件事的恒心,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审美认同。

“篆刻是一门综合的学问,需要多方面的积累。在这方面,我认为复旦是有底蕴的,我们的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都是有优势的,我们还有王蘧常、朱东润、周谷城、郭绍虞等一批名家前辈。”作为一名历史地理研究学者,张伟然对传统艺术与专业研究的彼此裨益颇有感触。他所分享的亲身经历,正是篆刻反哺第一课堂的力证。在他看来,篆刻是一门重要的研究技能。“通过篆刻,了解中国的印章文化,对我们进行古代文史研究有很大的作用。”印章往往是重要线索,对篆刻的研究时常能够起到帮助:“很多同行知道我懂这个,经常会找我帮他们识读他们不认识的印。”

“我们看中的不是培养几个专业篆刻家,而是希望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张伟然说:“没有文化自信,就难以真正体会其中之美。”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培南是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在专业研究之外深谙书画篆刻艺术的他对复旦的书画篆刻教育传统如数家珍。他认为,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必须做出表率。一个国家想要成为一个大国、强国,一定在文化上也要是一个强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张名片。

“篆刻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汉字文化,还有利于提高书院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涵养精神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学校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依托复旦人文学科的优势,汇聚优秀师资,开设出与篆刻艺术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让更多的复旦学子有机会感受篆刻艺术之美。书院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大众印社、书画协会等社团的支持力度,提升艺术类社团的影响力,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和师生的密切互动,推动篆刻艺术从‘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艺术’。”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