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三原则

作者:罗英华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06-06


孩子上初中了,开始迈入青春期,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成为我们的困惑之一。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一个变化时期,也是一个发展时期。孩子身体开始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是产生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他们开始觉得小学的自己是多么幼稚,觉得自己渐渐成熟。他们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真理”,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希望受到成年人的尊重,不喜欢成年人仍把自己看作不懂事的孩子而任意摆布,对老师或家长的“苦口婆心”比较反感。二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体内内分泌腺分泌旺盛,特别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波动起伏较大。加上知识和经验不足,孩子有时判断事物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对事物的看法偏激,常常会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顺心而反应强烈,甚至大动肝火。这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也慢慢发现:命令式的对话方式越来越没有效果,经常“两败俱伤”;说教式的沟通也屡屡碰壁,自己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却一脸无所谓,说到后来自己都觉得无聊无趣。说,还是不说,到底应该怎么说,确实是个问题。

“说,还是不说,怎么说”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归纳为三个原则。

一是少说多听。很多时候,倾听和理解比指导和批评更重要,也更有效。你说得越多,她越不理你。你说得越少,她越愿意分享。

二是少说多“作”。“作”有三层含义。第一是“以身作则”。家长要成为正能量的代表,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孩子好学勤勉的榜样。第二是要经常表达爱的动作。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爱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睡前一声温柔的“晚安”,帮她关灯关门,也是一种爱的交流。第三是上海话里的“作”。和孩子出门,一般的事情我都会请她代劳,比如查找路线、问路、买东西等。虽然她会说“你怎么老派我去呀”,但是她很高兴地去做这些事。

三是该说则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当有些事情处理不妥当,原则不清楚,甚至认知错误时,家长需要直接跟孩子指出。不过,说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多用问句,多用选择句,多用案例(名人的事例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好),以“你认为呢”结尾,启发孩子思考和讨论。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