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复旦大学研究生20年接力支教宁夏西吉 在最贫瘠土地上播种梦想

作者:朱颖婕摄影: 视频: 来源:文汇报 2019年05月24日发布时间:2019-05-31

2019年,是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宁夏西吉支教的第20个年头。西吉地处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年来,先后有224名复旦学生怀揣着理想担当,扎根于西吉的九所乡镇中学,在扶贫与教育的伟大事业中默默耕耘。在这里,他们点燃山区孩子们的梦想;也是这片贫瘠而深沉的土地,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更真实的国情。
    远在上海千里之外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中学,“镇校之宝”是一张写满了名字的书桌,上面是在此服务过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下文简称复旦研支团)队员的名字。

王民中学有张写满了复旦研支团队员名字的书桌

在宁夏西吉,很多乡村学校曾经没水、没电,只有一群把读书当成希望的山村孩子;还有一座“复旦大学第七教学楼”——这是复旦大学本部六座教学楼之外的“知识殿堂”,也是数代复旦支教人薪火相传的“接力棒”。
    因为支教,这些年轻人经历了不一样的成长道路。而选择支教,是因为他们愿意做那个走得更远的人。
    复旦研支团创造了“天大的好消息”:西吉的孩子上了清华
    西吉县三合中学的“复旦大学第七教学楼”旁,有一间小小的屋子,三面墙上满是书法、绘画和寄语。细细辨认,字迹和落款来自不同批次的复旦研支团队员。“这些年,几乎所有的教室都改建重修了,唯独这间屋子没有动,因为这里是历届支教队员的小厨房。”校长赵稳康说。
    “小老师”们的到来,也一扫过往课余生活的单调沉闷,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新世界。
    复旦大学2018届药学院学生、第20届复旦研支团队员阿卜杜米吉提·艾麦提,目前正在西吉县将台中学支教,他也是上港足球队的“铁杆粉丝”。在和当地老师的闲谈中,他了解到学校想开展足球培训,但因条件有限无法开展,因此,他毛遂自荐接下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向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申请资助。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组建起两支男生足球队和一支女生足球队,很多孩子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阿卜记得,原来班里的“大哥大”因为成绩不好一直颇受冷落,自从加入足球队并担任小队长后,既把队伍训练得井井有条,也会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学期下来,他的自信心增长了不少。老师们都说,“他像换了个人一样”。
    在复旦研支团20年的育人接力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喜人的改变,而西吉学生和家庭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王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小王来自一个七口之家,这个贫困家庭与复旦研支团有着深深的缘分。他的二姐、三姐和四姐分别于2007、2008年进入王民中学,共经历过八位支教老师。“小老师”们不但在学业上帮助、关怀他们,还用自己的零花钱资助这些孩子一路读书升学。现在,小王的二姐已经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三姐、四姐正在读大学。
    2006年,在复旦研支团的培养下,三合中学走出了第一个考入“211”高校工科专业的女学生。2011年,在平峰中学,支教队员的学生成为固原市中考状元,三年后这个孩子成功考入清华大学。
    贫瘠的大山深处,有了越来越多真正“走出去”的人。
    从“娇气女”到“女超人”,她们开始看到并理解了生活的不易
    西吉所在的“西海固”,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但连续20年,复旦学生的支教从未间断。
    日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和曾经的老支教队员们又回到了西吉,看望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第七届和第十届复旦研支团队员张阳,是全国第一位两次参加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她的故事一直鼓励着学弟、学妹。“我刚来西吉时,这里的水都是发酸的,床就是一张木板,更别提这么好的硬化道路,去一趟县城只能搭老乡的车,还一路颠簸。”
    复旦大学2018届外文学院学生、第20届复旦研支团队员王正娴如今是三合中学九年级的一名英语老师。来了一个多学期,她不仅适应了最低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说话也不可避免地沾上了点西北口音。“三合的娃娃害羞,刚开学时因为还不太熟悉,他们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永远都是低头盯着书本。有的孩子就算被点名回答问题,也不敢大声说话。”王正娴只好收起她的急性子,慢慢变成一个能轻声细语重复每一个知识点的“温柔乡村女教师”。
    这样的改变在所有的支教队员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生长在大城市的女孩子,到了这里变成肩能挑水、手能提重的“女超人”;在家从不做家务的“小皇帝”,到了这里变成烹炸煎煮样样在行的“大厨”。最重要的是,当这群年轻的大学生看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担起了他人的成长重任,他们渐渐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付出。
    “学会理解”,这是复旦大学2018届新闻学院学生、第20届复旦研支团队员王雨薇来到西吉县平峰中学之后最大的感受。
    “我之前以为乡村和山区的孩子需要的是先进的技术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实验器材。其实,这些东西现在并不缺,他们缺少的是学习的动力以及对学习意义的感悟。”王雨薇常常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通过读书走出去?因此,她和队友们特别注重给予孩子们心理和目标上的激励。“我们会通过照片、视频、口述等形式给他们讲述城市里的生活,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努力学习,也有机会过上那样的生活。”王雨薇这样说。
    20年薪火相传,传递知识和希望的火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复旦大学于1999年就派出首批五名研究生支教队员赴宁夏西吉开展服务,至今累计选拔输送了224位支教队员到西吉县九所乡镇中学开展扶贫助教,既见证了“接力扶贫”给当地基础设施带来的改变,也让越来越多山村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王雨薇所在的平峰中学是四个支教点中海拔最高的一所学校,也是所有乡镇学校中成绩最优异的一所学校。这意味着这里的冬天更寒冷,在这里教书育人,担子也更重。“最开始,我对这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是上一届的学姐们介绍了很多关于平峰的信息和生活小贴士,包括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挑战三观’的事,让我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王雨薇笑着说,“比如这边的旱厕。”
    支教团队友们住过的教师宿舍也存放着许多光阴的故事。
    王民中学是全国高校支教团中唯一坚持20年连续派遣支教队员入驻的学校,由于这里的复旦支教队员多以男生为主,他们便称自己为“王民兄弟”。眼下,正在这里支教的复旦大学2018届经济学院学生、第20届复旦研支团队长杨陈浩彤总能从自己的宿舍里翻出前辈们的“礼物”——一张懒人桌、一份批改过的历史卷子,甚至一张褥子。这些小小惊喜让他觉得既有趣又温馨。
    现在,王正娴和队友常常会来到校长特意保留的小厨房,看着墙上的印记,他们能感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似乎和前辈们重叠在了一起。左面的墙上,画着一棵树,上面印满了历届队员的手掌印,五彩斑斓,就像大树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这是他们来过的证明,也是他们激励后来人的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年来,为孩子们、为农村、为中国奉献自己微小的力量,始终是复旦研支团的初心。第一代支教队员已经为人父母,新一代支教队员则大多是“95后”,但他们在宁夏西吉的坚守和付出不会变,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思念不会变。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