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书院传统文化月闭幕讲座暨希德书院导师论坛第51期举行

作者:汪邹洋摄影: 视频: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19-05-22

2019年书院传统文化月继续深入演绎“国风雅韵”这一主题,通过讲座沙龙、艺术鉴赏、体验教学等形式,涵盖书画篆刻、京昆导赏、太极游艺、美学生活、民俗文化等五大板块,设计举办30余场活动,让同学们能够了解、体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5月14日晚,2019年复旦大学书院传统文化月闭幕讲座暨希德书院导师论坛第51期在H5301教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为我们讲述唐朝皇帝的文艺修养与诗歌写作。

欲读其诗,先知其事

陈尚君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李唐皇族的来源、文化性格与文艺修养。他指出,隋唐皇帝曾跟随宇文氏戍边六镇边境的武川镇,与胡族交往密切甚至与胡族通婚,因此沾染胡风甚深,这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唐朝多元开放、文网宽松、兼容并蓄的格局,为唐朝皇帝的诗歌、故事流传创造条件。他感叹道,唐代的21位皇帝中就有15位有诗传世,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与其比拟。

以诗鉴人,以诗喻人

随后,陈尚君通过几个故事展开话题,为我们介绍了唐朝皇帝点赞过的唐诗。李义府通过“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向太宗自荐,太宗以“我将全树借汝,岂但一枝”回复,最终李义府得以升迁。由此可以看出太宗对人才的不拘一格。在武后时期,郭元振以一首《古剑歌》现其豪气。武后令人将诗抄传,并重用郭,也体现了武后的豪气。而玄宗西巡回京后以梁鍠《咏木老人》作乐自讽,“还似人生一梦中”,既体现他的晚景凄凉,也表现唐朝以诗入乐。此外,陈尚君还向我们介绍了唐朝皇帝与大臣独特的共处方式,即组织大臣写诗评比,更加体现了唐朝的诗风由上及下的兴盛。

为时而著,为事而作

光看皇帝对诗歌的品评还不够,实战才见真章。陈尚君随后为我们点评了唐朝皇帝的诗歌创作,他表示,唐朝前期皇帝的诗普遍都有帝王气象。如唐太宗的《题河中逍遥楼诗》中“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又或是玄宗的《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 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等诗,都展示出一种帝王的广阔的豪气。到了唐末,以昭宗为例,昭宗有雄才,然而天下式微岂一人可力挽狂澜,故其作品多表达他对大臣的期望和自己的痛苦。及至南唐后主李煜,“最是仓皇辞庙日”,后主国亡以后被押到汴京,临别告别南唐之祖庙。“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国家将亡之际,后主还有心思和宫娥垂泪相对,足见亡国君主之形象。

讲座最后,陈尚君总结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时代,诗词水平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从唐朝皇帝的修养、阅读、作品就能体现整个唐朝文艺氛围的浓厚。而皇家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带动潮流,使诗歌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爱好。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陈尚君也为我们进行了概念的普及:其实诗始终是一种主脉,历代诗的数量非常巨大,包括宋诗远远超过宋词。陈尚君也指出中国历代的诗词不是每况愈下,而是越写越好。现代人应该多读书,对历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更多的了解。

本次讲座虽已结束,但书院传统文化教育仍在继续。接下来,书院将进一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协同,搭建传统文化育人大平台,大力推进人文艺术普及教育,探索文化育人新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