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复旦大学举办 第一届“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论坛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23日发布时间:2019-03-28

第一届“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现场

3月23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学科共同体、《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致辞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承功致辞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冉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承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冉教授主持开幕式。

徐炯表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使命所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建设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自身建设为研究对象,同其他学科建设一样,都需要开放的氛围、经常化的交流、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论坛,打造学科建设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共同探讨党的建设新思想、新要求、新方法,在交流合作、百家争鸣的氛围中提升学科水平。

刘承功认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当下,举办“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正逢其时,也对我们继续开展党建研究,共同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化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有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做出新的创造,从而推动理论创新,推进发展和完备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王炳林表示,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是高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党建学科发展必须具有4个方面的视野:第一,要有历史视野,以党史研究为基础。如果把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比作一个大厦,党史就是大厦的根基,党建就是大厦的支柱,两者不可分割;第二,要有理论视野,党建学科发展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此,需要我们鼓励学生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积极开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理论学科,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三,要有实践视野,因为党建理论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而准备的;第四,要有国际视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要放在整个国际大背景或者整个世界政党的视野当中进行建设。

开幕式后,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原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卢先福,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原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政党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周淑真,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商志晓,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党建学科负责人刘红凛,上海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小敏,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原政治学系系主任齐卫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建学科负责人陈松友分别作主题发言。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对部分专家发言作点评。

随后,研讨会上还举行论文作者代表发言、学科论坛等环节,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及新闻媒体100余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围绕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等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