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展研究院李良荣教授团队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9-01-22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继2014年该中心首次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来,时隔四年再度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报告。项目主持单位,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由复旦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研究的领军人物李良荣先生领衔,是复旦大学重点建设的跨学科网络研究中心,亦是国内最早以“传播与国家治理”为方向的跨学科研究机构。该中心通过线上数千网民的点对点跟踪、数亿网络痕迹的大数据分析,完成了国内首份“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在国内首次成功运用大数据完成了全国范围的深度社会心态调查及社会心态演进趋势分析;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长期建设网络社会心态大数据分析指标库与语料库的研究机构。

网络社会心态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介绍,《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的数据收集工作历时整整6年,顺应大数据研究趋势,依托新浪微博2013-2018六年间按年度随机抽取的共计2.75亿条微博博文,使用大数据文本分析和博文质性解读的混合方法,对总计155个指标展开了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学习分析,涵盖社会议题(如反腐、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二胎、教育、医疗、中美贸易摩擦等)、社会情绪(如安全感、公平感、幸福感、发展效能感等)、群体认同(如公务员、明星、医生、警察、教授、工人、农民等)、社会思潮(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依法治国、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亦涵盖网民对相关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朝鲜等24个国家)、政策(如军队改革、供给侧、互联网+、一带一路等25个政策)的历时性演进态度。这其中,项目组特别选取了数十个热点概念,对近年来与概念相关的网络表达建构语料库并展开语义网分析,通过检视构成概念的子网络的词语以及词语间的共现关系,提取网民对不同热点议题的讨论视角和态度倾向,从而形成了热点概念历时性的“网络镜像”。

本次对外发布了两篇分报告,分报告1基于2018年和2013年的微博博文,对其中与“新时代”、“美好生活”、“二胎”等热点概念紧密相关的网络讨论展开语义网分析,并据此探讨网民在网络讨论中建构的“新时代”、“美好生活”和“二胎”的话题意涵及其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对政治话语、日常生活、社会心态等方面的理解和态度。

研究发现,2018年,“新时代”在微博场域中形成了两大语义社群。社群1主要涉及“社会多元发展的新时代”,网民在大量讨论中建构了新时代的多元要素:新时代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应当是创新化、国际化,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在新时代的建设中,人们会有更为宜居的城市,更加全面发展的教育和更加平等的性别关系。社群2主要涉及新时代的青年明星榜样,微博上的粉丝网民建构出了新时代榜样明星的多重要素,包括年轻、热血、爱国、有社会担当等。“美好生活”在2018年的微博场域中形成了三大语义社群。社群1涉及各种流量明星,主要是明星和企业、品牌掌握了对于“美好生活”定义的控制权,以达到营销或是吸引流量的目的。社群2中“红包”、“福利”等关键词显示,这一社群中主要是自媒体用户针对粉丝进行转发抽奖、送红包和礼物等吸引流量的营销手段。社群3则涉及网民日常正能量的抒发,“青春”、“孩子”、“工作”、“生命”、“美食”等热词都与网民对美好生活的看法相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基于网民个人生活体验建构的,而非是由商业资本或营销代言的“美好生活”语义群。在这个社群中,网民既抒发了日常生活中有关美好生活的感想,也分享自己充满希望的、幸福快乐的人生。相比于商业化驱动的美好生活图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生活概念更加真实。在孩子的养育、青春的热血、工作的奋斗和美食的享受中,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之处。

“二胎”的语义网分析显示,2013年,“成本”、“压力”、“教育”等热词是社群内论及最多的会直接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尤其是“北京”、“上海”、“城市”、“农村”等热词在语义网中被突出显示,与城乡间生育成本和生育意愿差异的网络讨论有关,直接关系到生育压力问题;2018年,网民讨论二胎生育意愿的关键性热词产生了变化,从硬性的成本、经济条件转向软性的关注能不能生出健康宝宝,老公的支持程度等问题上。“二胎”在2018年的微博场域中出现了“健康”、“老公”等热词。换句话说,在二胎政策还未明朗的2013年,“生不生二胎”和许多家庭并未产生直接关联,网民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往往聚焦外部原因,讨论大环境问题,如生育成本、经济压力、城乡差异等;但2018年,当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到所有家庭,在大多数家庭存在生育二胎的切实可能性时,网民反而不再热衷于讨论成本压力了。女性的意愿,女性在健康和获得家庭支持方面的考虑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分报告2是对“70后”、“80后”、“90后”等“中坚一代”的网络形象的刻画,通过对比2018年与2013年海量微博数据建构的群体形象,形成分报告2。研究发现,70后、80后、90后已被看作中国的“中坚一代”,2013年至2018年这六年间,“中坚一代”的网络形象变化明显,愈发积极向上。这其中,70后基本渡过中年危机;80后基本渡过婚姻波动期,对家庭、婚姻的态度由抱怨压力、逃避现实转向珍惜与感恩;相比之下,90后拥有当前压力最大的代际群体形象,网民建构出的90后们,常用调侃、戏谑的方法解构压力,也更加经常地反思人生、憧憬未来。

六年间,网民眼中的70后、80后、90后,从成长走向成熟,逐渐适应并克服了种种压力和挑战。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中坚一代”更高的成熟度与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此刻开场》:送给2025届毕业生...

<>

图说复旦

高考加油!相信,你是自己的光!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