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中国学者新发现: 青少年大脑结构异常与精神疾病风险显著相关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17日发布时间:2019-01-17

左图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风险基因位点与全脑灰质体积关联性的3维空间分布;右图是最显著的脑区(壳核)灰质体积与全基因组变异位点关联性的曼哈顿图。

精神疾病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但全球范围内,针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

复旦大学17日披露,该校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课题组率先研究发现,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最为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位点。

青春期的大脑发育异常是否会埋下成年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种子”,如何发现这颗隐匿的种子?此项研究证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异常和精神分裂症致病风险高度相关。该成果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为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超前干预研究提供新思路。

据了解,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研究人员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在全脑全基因组范围内“广泛搜索”。美国当地时间1月16日,该课题组相关论文发表于精神分裂症顶级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JAMA Psychiatry)。

据悉,此前,曾有研究积累了全世界范围内2万多例脑影像和基因数据,但未找到任何与大脑结构关联的精神疾病风险基因位点。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罗强对记者介绍,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大脑在不同年龄受不同遗传信息影响,此前的研究未严格控制这一混杂因素,导致重要的遗传信号被淹没。

课题组围绕这一关键点,经过3年的集中攻关,选取了14岁健康青少年脑结构影像数据,同时突破了传统的解剖学脑区划分限制,在全脑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展无偏的探索性研究,首次找到了青少年大脑结构与基因位点之间最为显著的关联关系。 针对该结果,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了一条基因-大脑-精神分裂症的新通路。对研究中面临的计算量激增难题,团队通过算法改进,将计算效率提高了上万倍,在不到一百个小时内完成了1600万次关联分析。

冯建峰教授指出,此项研究的突破主要基于对来自全球范围的多中心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这些全维度标准化大数据的获取,得益于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据悉,从2015年开始,由冯建峰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英、美等国家世界上最大规模脑数据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致力于整合构建世界上最大的多模态多尺度脑科学数据库,并开展大脑机制、脑疾病致病机理解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2017年,该研究院与伦敦国王学院成立了复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群体神经科学联合研究中心;2018年,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成立跨学科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展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研究。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