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的“护城河”

作者:张国伟摄影: 视频: 来源:《新民晚报》 2018年12月27日发布时间:2019-01-09

当年读复旦,常常羡慕华东师大,因为那里有一条横贯校园的“丽娃河”,而复旦没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流是爱与自由的空间,常能激发灵感。难怪在茅盾先生小说《子夜》里,压抑已久的吴四小姐蕙芳,要随一众青年男女到丽娃河畔郊游。

其实,1922年复旦迁校江湾时,校园也是建在河畔的——“走马塘畔立黉宫”。走马塘,名字虽粗犷,历史却很悠久,相传源于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沿河策马。复旦早期的三幢建筑(奕柱堂、简公堂和第一宿舍),飞檐翘角,古朴端庄,就屹立于走马塘畔。走马塘在校园西侧,与北侧的虬江支流界泓浜交汇,又与南侧的无名水沟及复旦燕园相通……流水潺潺,形成一个“C”字,将校园围合起来,恰似复旦的“护城河”。

“护城河”的踪迹,今天只剩下燕园“小桥流水”可寻。江湾校园建成后,师生曾遴选出“复旦八景”(桃园春色、柳径莺声、板桥春水、平芜朝烟、隔岸秧歌、远市灯光、秋篱月影、梅林皑雪),其中“板桥春水”和“隔岸秧歌”,绘就了一幅河边垂柳绿堤、对岸农人叱犊的图画。看来,当年“护城河”风景,与校园建筑非常般配,古典而幽美。

有了流水,就有了故事。早年复旦学生常在水边结伴,散步谈心,温习功课;偶有顾影自怜的新潮女生出入河畔,马上就成为校园焦点;复旦剧社的学生演员也喜欢聚在河边,背诵台词,切磋演技。1934年,复旦剧社请来著名戏剧家应云卫先生执导喜剧《委曲求全》,女学生封季壬以艺名“凤子”担任主演,排戏地点就在燕园。在应云卫启发下,凤子初出茅庐,一炮打响,后来成为沪上话剧明星——我想,燕园的“小桥流水”,一定滋润过凤子的戏剧家感觉。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涨,复旦学生也参与其中。一次,国民党军警包围复旦校门,搜捕爱国学生。正在女生宿舍前的凤子见几位学生慌不择路,连忙招呼:“跟我走!”据凤子晚年回忆,她平时好玩,对校园地形非常熟悉,“校园外是一条水沟,水沟边上满是野生的荆棘……”她领着大家爬水沟,穿过荆棘,躲过了军警搜捕。

上世纪60年代初,复旦“护城河”依然流淌。一位老校友在日记里坦言,他的初恋始于河边,“走出校门,就来到河边小路上。这里很幽静,是谈恋爱的好地方。在一盏路灯下,她给我看她新拍的照片……复旦教学大楼的灯光和河边的垂柳倒映在河面上,那么清晰,那么美……”不过,“护城河”的浪漫,很快就被阻断。因为工业污染,它开始发黑变质,“春水”变成了“臭水”。更要命的是,五角场地势低洼,每年一下暴雨,“护城河”便泛滥成灾。1978年8月21日,暴雨倾盆,河水猛涨,复旦校园顿成泽国。原定当天一早的科学讨论班由苏步青校长主讲,不少学生以为,已是76岁高龄的苏先生不会来了,没想到苏校长高卷裤脚,趟着齐膝的积水,颤巍巍地从国顺路家里准时赶到教室……这段佳话,曾经在“护城河”畔流传,感动了复旦师生。

90年代起,有关部门对“护城河”进行疏浚,并将部分走马塘、界泓浜河道引入地下,复旦从此告别了黑臭和泛滥。唯一遗憾的是,“护城河”不见了,流水叙事和浪漫空间也随之壅阻……听说,不久的将来,“板桥春水”有望重见天日,那么,“遥认垂柳烟径外,钓船多系小桥西”的风景还会远吗?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