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飘荡着诗韵和音符, 这个复旦“青椒”让留学生们领略到了汉语之美

作者:吕京笏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8-11-30

深秋的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缠缠绵绵的雨在树叶上凝成化不开的红。“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隽永的诗文伴着悠扬的歌声从廖凯原法学楼飘出,张璐正带领同学们进行上海市2018年留学生诗文诵读大会决赛的最后排练。她的舞姿,全然陶醉于旋律;明眸剪水,呢喃着鼓励与深婉。“能麻烦你帮我们队的每一位参赛同学都拍几张照吗?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很珍贵的纪念。”那种纯然的期待与憧憬,让人忍不住怀疑,她才是参加比赛的同学。

琴心抚诗魂,播撒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刚刚加盟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青年教师张璐,目前担任中级汉语精读、听力教师兼班主任。她的学生大多刚来中国,汉语基础比较薄弱,甚至连日常交流都还存在困难。但在高手如云的上海市2018年留学生诗文诵读大会中,他们凭借着刻苦的排练,真情的演绎,取得了预赛第一名、决赛三等奖的佳绩。

 

 

相较于比赛成绩,利用这个机会让留学生领略汉语之美,在诗文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才是张璐更看重的。

常有人对汉语诗歌的理解局限于徒诗,现代诗学的传统研究范式也基本默认着诗歌不再能唱这个前提,似乎缩小了对古代以来汉语“徒诗”与“歌诗”相互依存的音乐性的理解范围。“我特别希望能够在厘清和挖掘汉语诗歌的音乐性这个问题上做工作。”这是张璐最初的学术愿望,如种子般扎根于心,在博观而约取的滋养下,渐渐萌发。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通过对汉语新诗的音乐性的探问,实现汉语更好地向世界发声,也是张璐选择来到复旦,这所国际化与开放程度极高的高等学府任教的重要原因。

对于张璐来说,她坚定地沿着着科研支撑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的道路,稳步向前。“虽然这些留学生们都是汉语的初学者,但是我的科研还是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张璐表示,对汉语音乐性的研究应用于汉语语言教学,比如在汉字文字学以图像为调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对声音、姿态的联想式学习,她会用身体姿态给他们做示范,从音律声调方面帮助学生记忆。“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形式,效果也很好。”

本次诗文大赛的曲目选择,也是张璐这份心意的缩影。“《送别》一诗,既可诵,又可唱,完美展示了中国诗歌的音乐性。而且它改编自美国歌曲《梦见家与母亲》,是中西文学融合的成功典范,为向留学生展示中国诗歌深层次魅力打开了一扇窗户。”

她趁热打铁,借此机会为同学介绍《送别》的朗诵和吟唱,同学们惊叹于这种融合了诗文与音乐的美,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他们改编的第三部分,不同语系的留学生分别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吟唱这首诗歌。填词、押韵等过程都有很多困难,最终成功展示,离不开张璐深厚的语言音乐性功底。

钢琴、琵琶、声乐、京剧、古典舞、书画……博雅的爱好对张璐来说是生活的陶冶,也在工作中为她带来了更多的激情与活力。这些才艺与教学结合,碰撞出美妙的火花。

在课堂上,张璐会把自己的舞台经验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室也是一个舞台,表演者和观众既是老师也是和学生,不再仅是传统的讲授,而是翻转课堂,同学们非常喜欢。”舞台剧、音乐剧等,她也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

 

张璐相信,虽然彼此说着不同的语言,但一定都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相遇过,它们是文化的精灵,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寄托。在跨文化交流中,多才多艺的张璐总能找到与留学生的契合点,以此入手,加深了师生情谊,也帮助留学生找到了归属感与自信心,同学们也总是会被这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仙女老师”深深吸引。在他们眼中,张璐如深秋细雨般静美优雅,也如满树风华般绚烂热情。

将心化春雨,让班级成为家的样子

作为班主任,张璐把班级微信群群名定为“E2 的家”:“我希望能让这些来自海外的同学们在班级找到家的感觉。”

“张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和梦想,而且一直努力帮助我们适应中国的新生活。”“我刚来中国时几乎一句中文都不敢说,张老师在课上一直很照顾我,在课下也帮了我很多,我现在进步很大。”“她不是简单地讲课,她非常投入,在讲单词的时候经常用自己的动作给我们做示范,非常用心,非常有热情。”留学生们对张璐的喜爱溢于言表。

 

望故乡,山高路长,而张璐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班级中每一位留学生,帮助他们在异国他乡体会到家的温暖。而在教学和与留学生相处时,张璐摸索出巧妙的方法破解复杂的问题。

很多留学生一开始并不习惯接收中文通知,但是如果一直给他们发英文通知又会阻碍他们中文水平的进步。张璐在开始时就会中英双语共同使用,然后逐步过渡到只用中文,帮助学生适应。

很多留学生在生活中不爱用中文,也害怕用中文,张璐就常常为他们创造机会。在讲美食文化时,张璐会带他们吃中国菜,鼓励他们自己点菜,在餐桌上为他们讲解每一道菜。

通过观察,张璐发现学生打过愿意和自己同语系的同学交往。她就在课堂上就划分了小组,按照不同汉语水平、不同国家等标准把不同语系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大家便逐渐融入了新的环境,并且有勇气在全新环境中与他人进行沟通。

学生们的生活和心理,也是张璐的牵挂。曾有一位英国学生情绪非常低落,张璐主动联系了他在英国的母校,了解了他的情况,在生活中给予关注与照顾。现在,这位同学已经融入了班集体。还有一位泰国男生,因为特别注重形象而被同学们开玩笑。张璐会在讲解“时尚”一词时,特意称赞这位同学很时尚,在讲解“天然”时,说这位同学是天然的美,帮助他树立了自信。

在张璐保存的图片与视频中,有全班同学簇拥在一起用中文高喊“感恩节快乐”的温馨,也有共进午餐时毫无拘束的欢笑……一帧帧、一瞬瞬,像一枚枚贝壳,在她和学生们记忆的河滩中光彩熠熠。每当翻看这些珍藏的记忆,张璐的目光中都会流露出喜悦。“我把这些照片都发给了大家,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重温这些记忆的片段时,脸上一定挂着微笑。”

 

“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是有着无限可能的种子,我想成为种子的守护者,守护着他们找到自己的天地。”这是张璐的理想,那么,没有什么比学生的感谢更能给予暖心的回应了:“在我遇到困难时,张老师会告诉我,这里就是我的家,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很感谢她,她真的让我有了在家的感觉。”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