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十年他们送给母院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 一把木椅,与三十年深情

作者:张晶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学院发布时间:2018-11-22

秋日开学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多了许多精致的木椅。这些椅子由原木打造,上面贴着铭牌,铭牌上写着各式各样的赠言,而它们的落款则是一个不约而同的名字:8413级校友。

木椅铭牌(余双江拍摄)

复旦大学新闻系8413级是一个神奇的名字,这一届被称为复旦新闻系的“黄金一代”,诞生了一系列的业界大牛,曾经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成为媒体行业的巨鳄,报业的佼佼者,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今年是他们毕业三十周年,10月20日,他们披着一身荣光,回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8413毕业三十周年合影(余双江摄影)

新闻学院早早准备好了宣传板和场地,等待着它曾哺育的学生归来。曾经的新闻系学生、如今的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回到学校这天,回顾了自己三十年前走过的路,发现自己以前常去的5号楼女生宿舍如今已经变成了校医院,自己原先住的宿舍倒是变成了女生宿舍,也进不去了,只能在外面拍了两张照片作罢,“说起来有点惆怅,现在路边的树都长得非常高,三十年前大概只有现在一半高吧。”自从离开复旦大学,王长田一直希望能够以毕业学生的身份为学院做点贡献,当他接到张力奋的电话的时候,终于可以把愿望付诸实践。8413级新闻系的学生们这次返校共回来了63位同学,有的专程从美洲、澳洲赶来,出席率达90%,这个出席率在复旦可能也创下了记录。园区里的这些椅子,就是对返校的纪念。

这批椅子的打造,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提上日程。8413的辅导员、当年的青年教师张力奋早年在复旦教书,后国外留学、工作了二十多年,2016年重新回到复旦新闻学院任特聘教授。从两年前回到复旦重新教书开始,张力奋就一直希望大学的空间更像大学和知识殿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装点完善。“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的大学建了很多大楼,大学的空间除了基本功能,要有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大学的空间,要像一个大学,新闻学院的空间,得像新闻学院,有点人文气息,有专业的氛围”。为此,张力奋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世界各国旧报纸,陈列在新闻学院办公楼一楼到四楼的走廊里,打造了一个迷你的纸媒博物馆。

新闻学院办公楼走廊纸媒陈列(余双江摄影)

而长期在英国留学、工作的经历,使得张力奋一直对“椅子”一物有着别样的情感,“英国的很多大学,公共空间都放着很多椅子,让大家可以思考、可以休息、可以阅读”。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张力奋就打电话给了8413的曹国伟(现新浪网总裁)和王长田(现光线传媒董事长)。他们二人都非常乐意,当即表示出资,以8413的名义向母校捐赠一批木椅,由张力奋承办。从牛津大学客座回来后,张力奋找到了一位在江苏启东的木匠金正国,借鉴了牛津大学花园中椅子的设计,结合了上海的气候和椅子的使用,做了防晒、防蛀及其他加工处理工作,今年3月和10月分别在新闻学院中庭、雕塑前和图书馆后草坪上投放了一批椅子。张力奋说,这里的每张长椅子都是用上等的实木制成,成本大概4500元人民币,“用最好的原木,保留木头本身的纹理,如果大家爱惜、每年保养的话,大概可以用15年。大学就是应该提供最好的东西,不管是思想、学术,还是一把简单的椅子”。 这批椅子来到新闻学院后,许多学生会在椅子上读书,老师和学生也经常在椅子上开研讨会,这种与自然环境的接近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思想的迸发。张力奋说,“其实,8413同学的最大愿望,就是老师、同学多多享用这些花园中的椅子,珍惜我们的校园。”

新院中的木椅(张力奋摄影)

10月20日这天,8413的新闻系学生们纷纷坐到自己捐赠的椅子上,回忆一把自己当年的热血岁月。三十年前的复旦园,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些,但是求知和思想的空间却很富足。张力奋说,“那时候整个学校的物理空间条件都比较差,我们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那时整个国家和大学的思想活跃程度都是空前的。”王长田回忆,“如果青春能够重来一次,我还是希望能够来复旦读书,再一次感受走过的路。”曹国伟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仍觉得在复旦新闻系的学习培养了他对新闻和媒体的兴趣,也让他遇到了自己的毕生所爱。

8413学生在木椅上合影(余双江摄影)

铭牌上的话是张力奋与学生们共同确定的,或是言简意赅的励志短句,或是激励学生们攀登学术高峰的古文箴言,希望的是同学们能够激流勇进,永远攀登。王长田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做新闻的人,一定是有抱负、有理想、希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新闻行业和王长田、曹国伟读书时的新闻行业已经全然不同,三十年来潮汐变迁,但王长田认为总有一些是保留不变的,“新闻系的学习教会了我们观察社会、报道社会,树立这些职业观念,这些是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对学弟学妹们而言也是这样。”曹国伟说,“未来的社会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学弟学妹们要注重思辨能力,才能与时代共同发展。”

 8413师生合影(余双江摄影)

椅子承载了8413的学生们对后辈、对学校的深厚情感,纵然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毕业了,他们也在不断以各种方式给学校留下一些纪念。当今天的学生坐到椅子上的时候,看看铭牌,总能想到有这样一群几十年前的学长学姐,挥斥方遒、挥洒热血,这种精神便会激扬着后来者。张力奋说:“这就是大学,每四年走过一批学生,潮涨潮落,但总能在带走一些东西的时候留下一些东西。8413同学身上,作为当年的老师,我最看重的倒不是他们的成功,而是他们的团结、友爱的精神,朴质而不势故,惺惺相惜。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意义正在于此。一桌一椅,花草丛中,都应有大学气息。”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