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复旦管理学奖】洞鉴古今 合璧中西: 2018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得主 苏东水

作者:冯宇嘉 王韧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发布时间:2018-11-09

百年中国,尊孔者有之,反孔者有之,但实事求是地分清历史上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的人不多;用毕生精力发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和哲学的层面演绎的人不少,但与实践结合,与事功挂钩的人很少;把传统文化某一乐章用于某项实践的人不少,但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作创造性的系统转化而建成一门学科的人很少。

苏东水教授就属于“很少”的那一个。他贡献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东方管理学,将沉淀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注入当代管理学的科研与应用。整整六十年光阴,苏东水辛勤耕耘,执着地向管理学学术、教学和实践领域注入力量。为表彰苏东水教授的杰出贡献,2018年11月,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向他颁发“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学术领路人:东方管理学贯融中西

苏东水幼年在私塾启蒙。在诸子百家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传统经典的熏染中,生发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苏东水对东方智慧中的管理学思想的悟道由此开始。

《红楼梦》是他颇为喜欢在管理学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的案例。苏东水会将书中的王熙凤戏称为“管理科学之母”。这样一种新颖的分析方式让学生们颇为意外,也正折射出了苏东水在管理学与中国文化认识上的开创性。早在1976年,苏东水就开始发表文章探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并开设了《“红楼梦”经济管理思想》讲座,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开始探究《红楼梦》的经济思想。

当苏东水熟读中国传统经典,并被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哲学与管理思想所触动时,他的心中也生起遗憾,这些思想精粹别具特色而博大精深,却未能在现代社会中受到重视。在发掘中国古代经典资源的同时,苏东水深入研读国外管理学著作,在管理学领域做了艰苦的融贯古今与中西的探索。

在苏东水看来,东方管理和西方管理有本质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对于人的问题,二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对人的行为的探讨存在差异。“我们东方的管理重视‘人为为人’,”苏东水认为,东方管理思想强调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身的潜力。“核心思想就是人为为人。人为为人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跟为人服务的态度。但中国要接受这个观点还不是很普遍。”

历数十年思考,苏东水教授在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华商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炼出“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哲学要素,萃取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提出了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的“五行”管理理论,及人和、和合及和谐的“三和”理念。从而构建了“学(三学)、为(三为)、治(四治)、行(五行)、和(人和、和合、和谐)”的东方管理“五字经”理论体系。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他所创建的东方管理学,既深植于传统,更推陈出新,是“面向21世纪的东方管理文化”。

苏东水这么描述东方管理学:“它是包含着中外管理精华的现代管理学科”,“是中、西、华商管理精华的融显,也是管理精华的实践的成果。”

同时,苏东水还借助马克思思想来形成东方管理学思想架构。在复旦大学授课时,苏东水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学:“13个系我都上过,都是先讲马克思主义”。“我建设东方管理学,是按照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来形式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芮明杰将自己的恩师苏东水称为“开宗立派”的学者:“东方管理学理论体系填补了世界管理学界对东方管理理论研究的空白。”

在六十年学术生涯中,苏东水著作等身。他撰写、主编了多部重量级管理学著作,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反响强烈。《国民经济管理学》获“国家图书奖”;《中国管理通鉴》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著、案例进行了系统梳理,面世后在中国管理学界引起震动,也为之后推出东方管理学体系打下基础;《东方管理》的出版则标志着东方管理学体系的正式确立;《管理心理学》发行了上百万册,构建了基于“人为学”思想的管理心理学科理论体……每一页书如同一滴水,聚集成河,泽被社会,使古代思想精粹汇入现代管理思考,让东方传统文化流入世界管理学的海洋。

精神传承人:“人为为人”的现实滋养

苏东水之所以会将“人为为人”、“以德为先”作为东方管理学的精神内核,不仅仅受益于古代经典的熏陶,他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这样的精神影响着他去珍视这种宝贵的品质。

1931年,苏东水出生于著名侨乡福建泉州,从小在一个华侨家庭长大。说到故乡泉州,苏东水认为这是一个八教融合、东方文化的圣地。这种文化多元、高度包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或多或少为他之后的学术方向选择埋下了种子。

在家乡的老屋里,苏东水的父亲挂了一个大大的“善”字。在他的记忆里,苏门具有浓厚的行善氛围。祖父一直教育自己的父亲行善修德,“你要做好事、做好人、要树立道德、仁德的一种观念。”祖父回到泉州后,就自发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主动出钱出力,修整道路和桥梁,造福桑梓。父亲是一名悬壶济世的义医,为人治病不收钱财,还捐赠了一所学校。苏东水印象中的父亲,一生读书积德,“积德是好的德性。”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苏东水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水在厦门大学读工商企业管理,是亦工亦读。大学三年级他通读了马克思名著《资本论》。厦大校长王亚南就是《资本论》的中文译者。苏东水说,这是影响了他一生也是受益了一生的一本书。“《资本论》讲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个自然属性,一个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有个共性,否定了共性就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事物的两重性,这一思想观点帮助苏东水在之后的研究中觉察到了西方管理学太过看重利益的不足之处。

大学毕业后,苏东水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在工矿第一线,他和工友结下情谊。当年下矿井风险很大,有经验的矿工能够通过声音预测可能发生的塌方。一次,同行的班长发现情况不对让苏东水赶快撤离。因为班长的预警,苏东水在塌方事故中幸免,而那位班长却遇难了。此后他一生都铭记着这位工友,危难中的为人精神感染了他一辈子:“工人大公无私、为人着想的这种精神,很受人敬爱。”这与苏东水日后将中国文化之一种精华提炼为“人为为人”的思想不无关系,对他整个学术研究思想都影响至深。

细数自己一生中艰难的时刻,令苏东水最难以忘怀的也正是这一段早年的基层实践。当时东北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条件让不少人都望而生畏。但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撰写了近百篇文章,在工矿企业和农村调查了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生产率提高等问题。在最落后的夹皮沟里,苏东水经历了极其贫苦的工作环境。这以后,他为自己一生立志:“我应该做一个青年的学者,应该今生致力为中国服务!”在他的心中,学者应当为民而做学术!

传道授业人: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培养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他殚精竭虑,不断求索;在人才培养上他也不辞劳苦。

1986年,苏东水创立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作为所长兼经济管理系主任,苏东水在教学与科研上倾注心血。在教育部重点高校174个研究机构评估中,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凭借出色的科教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文科研究机构综合类研究所第一名、经济系研究所第一名和人均培养研究生第一名。为了进一步拓展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深度与影响广度,苏东水在复旦大学申请设立了东方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为中国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注入力量。

1999年6月苏东水在复旦大学创立全国首个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并帮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及华侨大学等全国高校先后成立了10多个研究中心、研究院等东方管理学教学、科研基地;帮助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研究生及本科开设了东方管理学课程及专业方向。

苏东水在60年的执教生涯中,共培养了百余位博士及博士后,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几十年里,先生的学生在管理学界、政界和商界成就非凡,彰显了东方管理学思想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芮明杰教授是苏东水最早的研究生,1983年就师从苏东水开始攻读工业经济硕士。在芮明杰看来,管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学科,苏东水自有一套培养学生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到现实问题研究中来。

“苏老师不把学生锁在书里,而是让我们参与他主持的一系列理论或者现实的科学研究。”芮明杰在尚未硕士毕业的时候,就跟随苏东水去到福建泉州。在的组织与指导下,芮明杰和同学们向企业家们讲述管理理论与方法,开展当地经济管理研究。苏老师还特别让他主持泉州发展战略课题的实地调研报告撰写等工作。芮明杰体会:“管理是应用型学科,它固然要做理论上的研究,但更多是要解决实际上的问题。”管理学教书育人不只是“教”,还应该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的才能。苏东水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了芮明杰。

除了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方针,苏东水作为师者的谦和态度也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康还记得当年苏东水开设的一门博士生课程的授课场景,小小的办公室里挤满了慕名前来选课的学生。苏东水每次都会亲切地同每位学生打招呼,给大家倒上茶,平和地看着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时而穿插点评和提问。苏东水和蔼的态度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谈起这一段师生情谊时说,苏东水是一位非常宽厚的长者:“无论是上课还是平时的交谈,都是用平和的、商量的语气来和我们讨论。他一直用平等的态度来和我们探讨各种问题。”

文化传播人:东方管理学走向世界

曾有一位美国管理学家对苏东水说,“中国是没有管理的,没有企业家,没有自己管理特色的教材。”苏东水对此感到遗憾。他很快借在日本举办的管理学国际会议,以《中国古代管理行为学》为题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有非常优秀的管理文化,但是还没有人很好地去挖掘,没有人从民族的自尊心、从民族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来阐述。怀揣着一种民族使命感,苏东水全心投入东方管理学思想的研究,致力于让学者与企业能够更好地立足于东方文化、立足于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和东方特色的管理学体系。

苏东水先后创办世界管理论坛、东方管理论坛、华商管理论坛等。数十年间,他矢志推动东方管理学与中国管理学研究走向世界。

1997年7月15日,97IFSAM(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世界管理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管理学研究在世界管理学领域的亮相。苏东水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并以《面向21世纪的东方管理文化》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将已成体系的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方管理文化正式推介给国内外学术界。《人民日报》的报道将这次会议称作“东方管理文化在世界叫响”。

在此之后,为了使世界更准确了解以中国优秀文化为基础的东方管理文化,使东方管理学更好地融入世界,推进东方管理学研究、教育和传播之事业。苏东水联合IFSAM中国委员会及全国各知名高校组织,每年举办一次“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已先后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河海大学、法国国立艺术及文理学院、华侨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及东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举办。

每届论坛都以深刻而富有前瞻性的主题、高层次的演讲嘉宾和丰硕的会议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关注与认可。他本人担任了十七届论坛主席。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至今已持续举办了22届,不仅是对东方管理学学术成果的汇总与检阅,也成为中国管理学与世界管理学互通的一座桥梁。东方管理论坛让世界管理学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独特声音,见识了中国管理学学者的贡献。

2008年,IFSAM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在上海召开,三十多个IFSAM成员国的学者与企业家共聚复旦大学。这是具有全球管理学界“奥林匹克大会”之誉的世界管理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主席苏东水将“东西方管理文化融合发展”作为此次会议的主题,其核心突出“和”字。谈及这一会议核心思想,苏东水表示:“在‘和合’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有利于中外管理学科的融合与发展,这对转变目前管理教育西化倾向,融合中外古今管理精华,建设现代管理科学将发挥作用。”各国与会者在此次会议上实现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管理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世界管理协会联盟理事陈志诚教授称赞道,苏东水开创了一个使中国的管理学者走向世界,展示中国管理学者研究的成果。

对于未来的学科发展,苏东水充满希冀。他认为,东西方管理学科的发展,都应当重视实践的研究、重视理论的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世界飞速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愈加深刻,苏东水坚信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学术成果能够影响世界,为国际管理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东水在浩瀚的管理学研究中,开宗立派,诲人不倦;通过建构东方管理学理论体系,将东方文化思想的智慧光辉投射到当今社会的实践之中,让中国管理学研究走上了世界科研的广阔舞台,以人为之学关怀个体,以现实战略福泽社会。

百川向东,上善若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