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复旦团队端起“调色盘”打造“不夜的精彩” 外滩大变样 上海美出新高度

作者:刘昕璐摄影: 视频: 来源:《青年报》2018年11月5日发布时间:2018-11-05

黄浦区老外滩保留老建筑的特性;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展现现代感的魅力;虹口区的45公里滨江岸线重点打造绿化照明,悠闲而安逸;杨浦区利用灯光凸显后工业在新百年的蓬勃生机……生活在上海的市民朋友一定会发现,进博会前外滩沿线灯光升级改造,上海美出了新高度。原来,背后有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照明设计所所长、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袁樵和他的团队的倾力付出。

博采众长给浦江两岸披上华彩“外衣”

晚上十点,“不夜城”渐渐睡去,灯光调试却如火如荼;凌晨一点,调试基本完成,回所里和团队一起赶制修改方案和动态效果图;上午九点,跟负责领导汇报,与相关负责人协商;下午三点,收到各区反馈,进一步细化修改方案;夜幕降临,再去现场调试灯光……24小时“连轴转”是袁樵和他的团队整个10月份的日常。其实,自2016年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配合有关管理部门主持《黄浦江景观照明总体方案》,袁樵担上了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提升总体方案总设计师的担子后,便再难得有空闲了。

今年2月,袁樵主持的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的《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总体方案》获批通过,从徐浦大桥至吴淞口约40多公里岸线的相关工程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完成。

如今,赶上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也赶上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近20公里的岸线景观照明新建、改建和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建设工程已进入尾声,4座跨江大桥以及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之间的340多栋建筑、16座码头基本完成提前提升改造并正常亮灯,目前正在不断调试和完善。

据介绍,作为全球最早开始规模化发展景观照明的城市之一,上海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对南京路商业街进行了霓虹灯店招的改造,并在外滩万国建筑群首次引进了大功率气体放电灯进行泛光照明,取代较为呆板的白炽灯打轮廓,从此一举成名,蜚声海内外。

与赞美相伴的,也有质疑:景观灯光是不是太浪费电了? 是不是“形象工程”,太要“面子”? 五年前,袁樵配合环境系黄文芳老师团队特意做了一个课题,对上海市的景观灯光进行绩效评估,结果证明,景观灯光点亮了“流光溢彩”的“夜上海”,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景观灯光至少是“准公共产品”。

几十年的经验告诉袁樵,景观照明不止把“灯光”做好那么简单,还关乎建筑、植物、人类活动等,不能闭门造车,得有大视野。
新旧融合既要坚持传统又要有“时代感”

“从之前的调研开始,我就各处向我们复旦的老师求教,学科交叉蕴藏的能量非常大。”袁樵的背后还有一整个团队,支撑并协助他完成照明设计、特效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创作等工作,其中主力大都来自或毕业于复旦。袁樵及其团队博采众长,经过再整合,再提升,再创新,最终形成了有上海特色的总体方案。
什么是上海特色? 袁樵觉得,是这座城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所沉淀下来的气质。“首先,我们还是坚持传统。”过去许多年,很多人想让外滩动起来、炫起来,这从技术角度来说不难实现,但袁樵还是“克制住了”。

“过去30年形成的东西大家都接受,其实很不容易,应该珍惜,也应该守住。”同时,“时代感”也没被袁樵忽视。幸好,黄浦江天然的大转弯和合适的宽度给予了他方便。“如果关注点只放在外滩,外滩需要承担的功能就太多了,又要传承,又要创新,现在有两岸的配合,我们可以把现代的动感的效果放在北外滩,放在陆家嘴。”袁樵说。

横跨江面,两岸联动,分则个性鲜明,合则和谐统一。外滩的照明设计讲究细腻,LED装置隐藏于建筑楼宇间,不再“过度曝光”,大气而温柔;北外滩和陆家嘴的照明设计讲究配合,高楼大厦间一改“争奇斗艳”、互抢风头的架势,以东方明珠和上海中心为核心,相互辉映,彼此成就。

端着“调色盘”,把个性鲜明、异彩纷呈的各区景观彼此调和,共同谱绘一幅精彩画卷。据介绍,整体的和谐统一是此次的设计理念。总体方案打破了行政分区的概念,从全市范围统筹夜景布局,这也填补了上海在景观照明领域一直以来缺乏全市统一规划的空白。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