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飞花令,用《离骚》治失眠,唱昆曲圈粉…… 这群复旦人就是这么特别!

作者:边欣月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8-10-15

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姹紫嫣红,良辰美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10月9日晚的相辉堂舞台上,第一届复旦大学传统文化汇演拉开序幕。在《牡丹亭·游园》中扮演春香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乔清,演绎着一曲梦回莺啭,荼蘼花开。

在复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研习经典,或醉心书画,或钟情诗词,或热爱京昆,他们敏而好学,弘扬国粹,热心公益……他们渴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盈精神源头,“养浩然之气”并内化为道德修养,尽己所能影响他人,甚至改变世界。他们就是复旦校园中闪耀的“国学达人”。

锲而不舍,好学深思

学习有道,品味国学经典

喜欢和室友玩飞花令的历史学系本科生闻人羽芳,自学了绘画,尤其爱荷花;作为队长代表复旦参加“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曾担任诗词协会社长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金国印,用《离骚》治疗失眠;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乔清因一本《于丹·游园惊梦》而被昆曲迅速圈粉;曾担任复旦国学社社长的哲学学院本科生周亦成,则酷爱将知识做进手帐……国学并不是单纯地穿汉服、奏古乐、行周礼,不是小山一般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典籍,更不是想象中满屋学生摇头晃脑,整日之乎者也。活跃在复旦的国学达人,用他们的经历说:国学就在身边,就在平日生活之中。

闻人羽芳绘画中

“中华好诗词”复旦战队

周亦成的知识手帐

彩排时的乔清

“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国学影响,文学艺术、礼仪习俗、饮食风尚以及为人处世之道……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特性。”获得首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赛大学组亚军的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少鹏回忆:“我大一下学期听了张汝伦老师在3108教室所作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讲座,更加坚定了进入国学班学习的决心。国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对宇宙人生根本意义的求索,在我的心里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生的道路。”

同为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的黄子洵是陈少鹏的师姐,同时也是复旦图书馆2016年度“阅读达人”。在黄子洵的案头上,《诗经》《礼记》《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史记》《三国志》等典籍触手可得。她说:“我们看书,看的不仅是典籍本身或纸上的文字,还应体究著述者的用心。要尊重书的灵魂,与书成为朋友。”在案头之外,黄子洵寝室的书架也被书籍满满占据。她每周去5次图书馆,没有课的情况下,早晨八点半到达,晚上九点离开。搬宿舍时,她用红绳把1000多册书捆起来,再一摞摞装进大袋子里。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参观博物馆与美术馆,通过纪录片、走访名人故里、吹奏竹笛以及阅读经典等方式直观感受国学。“多种方式、多重进路的学习,才能更好与古人的生命产生整体接触,有助于我们真正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

黄子洵的书架

历史学系本科生何宏科坚持书画十余年,课余时间喜欢逛博物馆和美术馆,看张大千作品展、浮世绘以及苏联画派展览。除此之外,他一有时间就提笔挥毫。何宏科表示,他最喜欢草书和篆书,“前者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是书法中最高境界者;后者则古朴自然。”行书《兰亭序》以及篆书《石鼓文》一直是他的心头宝。

何宏科在练字

或刻苦钻研、或学思结合、或观察生活、或深思历史……这群“国学达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热爱着、理解着国学。而复旦的师友,亦成为了他们汲取知识的源泉。

“张汝伦老师的‘《论语》精读’我听了5、6遍。老师的治学境界在不断提升,所讲的课每学期都有新变化,他总能将孔子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讲孝道的时候,有同学听哭了,想到了自己。”黄子洵说,老师深谙讲课艺术,发人深省的同时又善于营造活跃的氛围。兴之所至,来几句对中西哲学的评点,让人有如闻天籁之感。忽的又戛然而止,不复其所踪。由于她自己也带过学生,每次上课,还会琢磨老师的每句用语、每个眼神。

在何宏科看来,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侯体健称得上是“学问家”。“他的‘唐诗宋词导读’是非常值得听的课程,因为大学问多循序渐进、朴实平和,没有丝毫卖弄。”金国印则非常喜欢侯体健老师的“古典诗词鉴赏”、“《谈艺录》导读”以及陈尚君老师的“唐诗宋词”,他说:“老师旁征博引,一节课下来收获极大。”

京昆铁粉乔清不无骄傲地表示:“我们余音社有艺术教育中心章伟国老师和一些校外专业演员老师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谈及章伟国老师的戏曲课程,乔清说:“只要去上课,走进剧场,你就会爱上戏曲的!‘瑜老板’(著名京剧余派老生演员王珮瑜)说啦,‘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乔清在校园中表演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对性格爱好相异的他们来说,之于图书馆的喜爱,是彼此共性之一。

“叹为观止!”这是哲学学院本科生柴致冶对图书馆的评价。简单的四个字,被说得极其严肃认真。而何宏科则给出了另外四个字——“痛哭流涕”。虽是夸张的提法,但每每看见文科图书馆满满几书架的经史子集,何宏科都会深受感动,“这么多书,是属于我自己独立探索、思考的空间。”为此,擅长书法的他,还特意为图书馆写字。

何宏科为图书馆写的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长学姐“传帮带”是复旦“国学达人”间的传统,“德不孤,必有邻”。在去年的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赛中,柴致冶获得了大学组特等奖冠军的好成绩,他非常感谢学长陈少鹏,甚至自称是学长的“迷弟”,因为陈少鹏不仅建议他参赛,还为他讲解疑难。而陈少鹏则十分感谢师姐黄子洵在他学习道路上的关心和帮助。

柴致冶参加“国学达人”挑战赛

黄子洵想到老校长马相伯倾付全部家产投入教育的故事。她感慨于复旦的传承:“复旦有这样伟大的开端。前辈们代代坚守、传承衣钵,甘坐冷板凳,用心为人、为学、为师。人文底蕴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可得。”

 修己安人,天下为己任 

 修身养性是一辈子的事

生活中的国学以可见的方式改变着这群“国学达人”。闻人羽芳谈到曾读《弟子规》,于是许多生活细节都发生了改变。“‘宽转弯,勿触棱’,于是我每次拐弯,都不再图方便踩着草坪走;‘入虚室,如有人’,每当我独处不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会想象我不是一个人,心里会不自觉约束自己,因为君子慎独。”

在余音社学习京剧昆曲的乔清发现,作为观众欣赏与作为演员表演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欣赏时也许不会注意的细节,在表演当中尤其重要,比如从桌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的动作,应当从桌子的哪边转,都有讲究。她认为,戏曲艺术进校园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戏曲为乔清带来不同的生命体验,如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她发现国粹可以中西结合,如京剧版《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还可以将其翻译成英文版。 “戏曲能够了解历史、更好地掌握古典文化。京剧昆曲这样的国粹极有价值,关乎传统文化的‘根’。”

柴致冶有时会跟相熟的同学玩起内部“梗”,他曾在下雨天发了条朋友圈:“孔子此时会发消息说,‘我已经到东门了’。”这是因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志趣相投之人间,这样的幽默不必解释,一切逗趣儿都能心领神会。

“修身养性是一辈子的事。”在陈少鹏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安身立命’的学说非常丰富,国学经典正好可以在这方面给现代人以思想启迪,帮助人们寻觅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研习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将国学的种子撒向更多人

在自身沉浸于国学的熏陶之外,这群达人们也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国学传播注入新的力量。

黄子洵曾参加国学夏令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州城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学生《论语》。她发现一个小女孩总是将自己关在宿舍,沉默寡言,不爱交流。黄子洵在走寝时与她聊天,了解到她缺乏自信。于是黄子洵就鼓励她说:“我小时候也很自卑,因为害羞腼腆,还不如别的同学聪明,成绩很差。可是我害怕这样下去我会越来越自卑,陷入循环,所以我一鼓作气,逼自己活跃起来,跟同学说话,跟老师交流,直到现在,我上台发言或讲课前也会紧张,但只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越拉越好的。”

这次谈话之后,黄子洵发现女孩的确有了些许改变,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在闭营仪式上,这个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不善言辞的女孩主动站出来愿意在所有人面前跳舞。

黄子洵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州城镇第一初级中学授课

现在黄子洵在静安老年大学教授《论语》等国学经典,希望尽自己微薄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她相信,人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然后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

金国印发现,小学生往往具备成年人没有的想象力,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甚至能启发自己。大一时,金国印通过“彩云支南”社团来到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实验小学教授古诗词和童诗。“我给出命题——梦。一个学生写道‘我梦见我会飞’,我问她,你飞上天空可以干什么呢?要不要尝一下云是什么味道的?她反过来回我,‘那我还不如吃彩虹’。”

学生喜欢听故事,金国印便挑选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这样的咏史诗,以及杨万里《舟过安仁》这样描写童趣的诗,加入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故事。“也许到最后他们会把诗忘记,但他们对古诗词融入生活的感受应该可以产生更长久的影响。”

金国印与学生们

结合历史故事和生活情境讲解文本,鼓励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这是陈少鹏总结的教学经验。陈少鹏每周日前往上海图书馆为小学生讲解《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学生们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用功复习,基本上都能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所讲篇章。精心授课的同时,陈少鹏也获得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上海图书馆东方书院的陈少鹏和学生们

乔清曾三次前往小学支教,弘扬国粹。在河南省漯河市东街小学,有学生课下跑来告诉她自己似乎听过这些戏,就从街上大爷的收音机里。“河南是一个随处可以感受到戏曲魅力的地方。孩子们只是缺少一个告诉他们‘这就是戏曲’的人。我们继承国粹,也可以说是为了让后人有机会去欣赏。”

乔清在河南省漯河市东街小学支教

周亦成曾担任80人的国学社社长,组织讲座和活动,还曾与上海交通大学之间开展一场“国学挑战赛”。两个学校的国学爱好者聚在一起答题,所有人猜谜语,谜底就散布在复旦校园的角落。这一比赛还设置了动手环节,如解“鲁班锁”。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一年接一年地努力,把上海所有高校的国学爱好者都聚在一起,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国学。

画室中的周亦成

每到寒暑假都会去上海博物馆做志愿者的闻人羽芳,有时遇到懂文物的人,便相互讲解,她再将新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闻人羽芳遇到过一位年轻女孩,两人认真探讨了人文社科的发展,女孩对志愿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使得闻人羽芳大受鼓舞。她说:“博物馆最强大的功能是宣传教育,它是公众了解历史文化的最佳场所。”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