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复旦学者26年接力耕耘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新添重大成果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在沪首发

作者:何圣兰 姜泓冰摄影: 视频: 来源:人民网 2018年9月21日发布时间:2018-09-25

经过26年努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立项、牵头、主编,姚福申、秦绍德两位教授担任副主编,全国近四十位学者通力协作完成的《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于面世。9月21日,该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副局长彭卫国,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方汉奇等出席并致辞。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中、下三集,共135.7万字。这是一部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广的新闻史著作,涵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自1822年至2000年间近180年的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全过程,不少内容为第一次涉及。

“该书弥补了中国新闻史以往的不足,是一项极具开创意义的学术工程,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大收获。”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先生如是评价。以往的新闻史著作较多注意了历史次序(纵向),《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则着意表现同一时段不同地区新闻事业的演变(横向),努力把握时空的统一(纵与横的统一)。周振鹤认为,本书是首次将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于新闻史研究,考察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对新闻事业的综合影响,同时辨析不同时期的独特作用。

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导致了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在各地区有很大差异性。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多年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科研的体会,宁树藩教授痛感“从横向上,从地区比较角度来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迄今尚无人系统进行”,遂牵头向教育部申请科研立项,并吸引了多位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省市新闻志的编写者和熟知历史的新闻工作者组成近40人的研究编写团队,齐心协力开始攻坚历程。

“人多干大事,从1993年到1998年,各地的初稿就形成了;但人多也带来初稿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统一体例,是团队一开始遇到的最大难点。”秦绍德教授说。为此,宁树藩、姚福申等用了13年功夫方完成各省市概要的修订、补充、重写的工作。2011年至2018年进入收官期。刚卸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从91岁的宁树藩手中接下任务,开始负责总论的统稿、重要段落修改、注释和出版前的所有工作。历时26年方告完成。年逾古稀的白润生、王绿萍、张鸿慰、张松之、王作舟教授专程从北京、昆明、成都、南宁、保定赶赴上海参加首发式,以便亲自迎接这个新生儿。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所展现出的严谨治学、毕生向学精神同样宝贵。“我和宁树藩教授相知相识逾60年,深知他是一位德、才、识兼备的新闻史学者。《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是他经营了20多年的传世之作。它的出版,是对不久前逝世的这位长者一个很好的纪念。”新闻史研究领域大家方汉奇为书作序,其中特别提到“他(宁树藩)是我十分尊敬的长者。”

从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方面教学研究工作起,宁树藩将毕生都献给了学术和新闻事业。1987年,秦绍德被宁树藩招为博士生,研究方向是上海近代新闻史,宁老师“把治学当作生活习惯,始终对学术问道如赤子、寤寐思之”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他。“于宁先生而言,治学过程更是一种享受。”秦绍德说。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1992年立项时,宁树藩已72岁。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学术项目。从撰写研究设想和提纲,到向研究者说明要求、统一思想,他全都亲力亲为。初稿甫成,并不满意的他和姚福申教授一起花了几年功夫逐章修改,有的部分几乎重写,无人涉及的省份更亲自操刀。分量最重的“总论述”,他领头撰稿,写得最多,并与其他撰稿者反复讨论,提出修改意见。退休有日期,学术研究却无终期。宁树藩连续研究、写作二十余年,从不间断,甚至在病危住进医院前,还审阅了总论的部分稿件,并写下片言只语。

正如姚福申、秦绍德在后记中所言,这本书也是宁树藩教授为首的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项研究实际上是一场接力赛,最早参加研究的一批资深教授、记者、史学工作者跑了第一棒,此后年轻一些的接过第二棒、第三棒,并最终跑到终点。“我们举办这次首发式,是对宁老师的纪念,更是希望以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学子了解复旦学者这种不为名利、终生追求学术的精神。”秦绍德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