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童连博士课题组发表系统综述 呈现中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流行情况整体风貌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时间:2018-08-16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童连博士课题组对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在过去40年间出版的有关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流行情况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准确估计世界范围内多动症流行率提供了新的参考,也为我国开展多动症防治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的客观依据。8月16日,该研究以《中国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流行情况》(“The Preval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为题,正式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Scientific Reports)。

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简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对此,国际上已有的综述文章显示,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多动症的流行率约在3%至7%之间,男女比约为3比1至9比1。然而此类综述很少纳入亚洲的研究,特别是缺乏中国儿童青少年样本。

作为相应的补充,该研究综述检索了1980-2016年间出版的、以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儿童青少年为调研对象的中英文文章。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PsycINF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科学期刊数据。检索共获得4706个研究摘要,锁定和整理了125篇全文,最后纳入了67个研究,涵盖642266名儿童和青少年。

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整体流行率估算为6.3%,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地区分别为6.5%、6.4%和4.2%。男孩为8.9%,显著高于女孩的4.0%;学龄儿童为6.5%,显著高于学龄前儿童的5.5%。儿童多动症在四十年间的流行变化趋势分别为1980-1990年间的5.5%,1991-2000年的6.9%,2001-2010年间的6.0%,到2011-2016年间的6.7%。

多因素Meta回归分析表明,数据收集的年份、儿童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与多动症流行率的估计值显著相关;在控制研究的样本规模、研究设计和筛选/诊断标准等因素后,未发现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流行率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地域对于多动症的流行率影响有限。

本次研究发现的我国儿童多动症总体流行率估计值要高于国外综述文章报道的5.3%。但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研究中报道的多是医生诊断的多动症患病率,而我国的研究多是采用筛查工具检出的症状阳性率。因此我国仍需要采用统一评估标准,开展大规模的筛查和诊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发病与患病情况。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15GWZK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1402693))和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14PJC012)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9488-2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招生宣传片《选择复旦的120个理...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