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沪迪情”:复旦“儿科天使”助力健康扶贫

作者:罗燕倩 编辑:黄文发 来源:附属儿科医院发布时间:2018-07-11

三年漫漫援滇路,真情绵延横断山。9岁的虎跳峡镇男孩全全(化名)原本性格内向,先天的斜视让他内心觉得自己和小伙伴有些不一样,自小很少和大家一起玩。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来到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时,筛查出全全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斜视,来上海接受手术后,全全不但恢复健康而且变得更阳光、自信了。

日前,由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心外科、心超室、骨科、眼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和医务社工组成的“儿科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在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牵头支持下,再次前往云南迪庆送医,开展志愿服务,续写“沪迪情”的新篇章。

三天的志愿服务为当地6所学校、5858名孩子提供了健康检查;附属儿科医院医护人员对香格里拉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新生儿急救技术培训;医务社工专业力量首度介入,更充分推进由“输血”向“造血”扶贫新模式的转变……三年来,凭着不断优化的精准扶贫战略和无私奉献的辛勤汗水,“儿科天使”志愿者的理想情怀已在横断山脉落地开花。

缺氧不缺精神:穿越3000多公里传递爱与希望

云南迪庆藏区地处偏远,医疗资源非常匮乏,崎岖的山路挡住了孩子们的就医路,更多的先心病儿童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因病辍学,严重影响孩子们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乃至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也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诊治。”怀着这样的初心,从上海到迪庆,穿越3000多公里传递爱与希望,附属儿科医院有关领导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各科室主任也给予大力支持。初到高原,克服高原反应是要跨过的第一道坎。可想到期盼已久的孩子们,“儿科天使”志愿者们缺氧不缺精神,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

医疗队兵分三路,两组深入山区为孩子们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眼科以及骨科筛查。最远的一组翻山越岭,一天驱车八小时往返于滇川边境的德钦县霞若乡,由于正值雨季,大雾迷路,进山区的路非常难走,沿途落石飞溅。筛查量最多的一组单日筛查了1605名儿童,心血管团队的医生人均日听诊量均高达270余人,长时间戴着听诊器直接导致医生们的耳廓红肿、疼痛,这样的工作量是平时的数倍之多。

7个月大的康康(化名)在此次筛查中被查出患有复杂先心病法洛氏四联症,4岁10个月的佳佳(化名)则查出患有三尖瓣下移畸形。此前,他们的家人、老师并不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附属儿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心脏监护室主任叶明介绍说,就附属儿科医院目前的技术水平,99%的先心病患儿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康复的。然而,偏远地区缺医少药,儿童疾病筛查远远不到位,本可治愈的先心病,往往由于延误诊断可能会最终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身为医者,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提供帮助,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让患儿能获得最好的疗效和预后。”

德钦县幼儿园中三班的藏族女孩拉措(化名)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是个“奇怪”的同学,总是歪着脖子,还会突然翻白眼,但一直未查出病因。这次通过附属儿科医院眼科和骨科专家的会诊,最终确诊拉措是因为右眼上斜肌麻痹而导致的斜视,又由斜视进一步引发斜颈。“这样的病例只要制定完善的斜视手术方案,可以很好地改善注视性质使代偿头位消失,恢复一定程度的双眼视觉功能,同时斜颈的问题也能解决。”眼科医生志愿者钱晨表示,尽早接受斜视治疗,还将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天的高效志愿服务,医护人员一边吸着氧,一边给5858名孩子做了筛查。其中,心脏阳性者25例,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肌炎、三尖瓣下移畸形等;骨科阳性者32例;眼科阳性者49例。

实施慈善手术:受助当地患儿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输血”到“造血”,附属儿科医院与云南的合作有着深远的渊源。

2016年9月,附属儿科医院积极响应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牵头发起的“关爱香格里拉困难先心病儿童特别行动”,医护志愿者们首次前往云南迪庆,完成了香格里拉市3712名孩子的先心病筛查,对需要手术的患儿及时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在当年11月完成手术。2017年6月,在原有先心病筛查及手术项目的基础上,志愿团队又增加了眼科和骨科筛查。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儿科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连续两年免费为香格里拉市幼儿园、小学的10999名学生进行了筛查,最终将符合手术救助条件的30名患儿接至上海接受了慈善手术。

当香格里拉市建塘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灵灵(化名)出现在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医生宋君面前时,脸上满是笑容。灵灵身患巨指症,父母先后带她去昆明和北京三次就医,但治疗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她左手的三个手指严重变形粗大,有的不能弯曲,在全家已经失去治疗信心时,2017年灵灵遇到了“儿科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当时的骨科志愿者医生马瑞雪主任告知她,可以通过手术帮助其恢复功能并美化手部外形时,她破涕为笑。2017年8月,马瑞雪主任和宋君医生在上海为灵灵做了一期手术,进行了拇指、中指的减容及中指的骨骺阻滞,改善手指的过粗及过长,手术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此次宋君远赴云南义诊,灵灵和母亲早早地带着X光片守候在义诊现场。仔细检查后,宋君觉得灵灵恢复得很理想,计划今年8月为她进行二期手术。

形成长效“造血”:促进医疗服务受惠面更加广泛

医疗援迪关键在人才培养。此次志愿活动的最后一天,附属儿科医院与香格里拉市妇幼保健院与远程医疗正式连线开通,由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捐赠的白玉兰远程医疗系统,将实现附属儿科医院对香格里市妇幼保健院的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查房和远程教学。“即使远在雪域高原,希望也能共享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促进香格里拉地区儿科诊疗和儿童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振民由衷地表示。

在前期三年探索的基础上,附属儿科医院已规划新的援迪蓝图:希望到2019年基本形成以受助地区政府主导与当地医疗团队参与结合的医疗扶贫发展新模式,利用社工专业手段推动“输血式”扶贫向“增能型”扶贫转化。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促使当地医疗团队主动加入到医疗扶贫工作中,从而锻炼受助方自我服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自我行动能力以及自我负责的精神,形成长效“造血”机制,从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使医疗服务的受惠面更加广泛。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招生宣传片《选择复旦的120个理...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