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内首个“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儿科协同中心”(以下简称“儿科协同中心”)落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今后,即使身在上海,附属儿科医院的儿科专家不仅能为万里之外的新疆患儿会诊,还能实现查房、远程手术直播等多维度远程工作模式。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巡视员王磐石,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德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处长王毅,以及附属儿科医院全国协作医院、上海市南片区医联体等近60家单位的150余人参加挂牌仪式。
据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作为国家远程医疗平台的首个儿科协同中心,今后将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网点数量突破4500个,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查房、远程教学、远程科研的多维度工作模式。“通过该平台,全国医疗机构将可以共享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优质资源,从而促进国内儿童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附属儿科医院承载着促进全国儿童健康水平提高的重大使命。为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等工作指示,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众能分享优质医疗资源,附属儿科医院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现代化的远程医学中心。据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介绍,各地合作医院将接入“升级版”的远程医学平台,形成远程医学体系,并通过该平台实行集中管理。同时,通过同国家远程医学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协作,附属儿科医院的优质儿科资源也将拓展至国内更广泛区域。
翟晓文表示,儿科协同中心将更多地关注偏远地区及上海地区医联体单位对于儿科教育资源的需求,推出定期远程医学课程,将儿科最新的医疗理念与诊疗方案传送至各地,使更多的儿童受益。另一方面,儿科协同中心将与协作医院开展以专科医联体和专科协作中心为基础的远程查房、远程会议等深度合作,并通过远程网络学习班等形式,开展远程手术转播等新型远程教学模式。翟晓文说,“期待通过这些多维度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协作单位的儿科诊疗水平,从而促进国内儿童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据悉,附属儿科医院自2007年开展远程医疗工作以来,每年为200至300例疑难危重罕见病例提供远程医疗服务,随着远程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远程会诊病例数逐年增加,今后依托儿科协同中心上述数字将会迅速增加。远程医疗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偏远地区,尤其是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和云南彝良县等附属儿科医院对口支援地区,在派驻人员的同时加以远程多学科会诊和授课,快速提升了当地儿科诊疗水平。来自附属儿科医院的数据显示,对新疆、云南两地实施的远程会诊数约占目前远程会诊总数的一半,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远程会诊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等远离上海的地区。数据还显示,借助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平台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偏远地区的患儿也可获得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远程会诊病例涉及儿科27个临床专业和亚专业,疑难危重罕见病例比例超过80%。目前,附属儿科医院远程医疗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地远程网点密度仍有差异,这将是附属儿科医院下一步推进远程医疗工作的重点。
黄国英表示,儿科协同中心挂牌是附属儿科医院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实际举措。该平台不仅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共享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优质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基于现代化的远程体系,将有助于加快推进实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省级医疗中心-地区医疗中心”的四级儿科诊疗协同体系,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儿科医疗保健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