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十七届学术文化节闭幕式暨信息行业发展与个人就业准备讲座举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骆巍作了题为“信息行业发展与个人就业准备”的讲座。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芳和学院各年级的同学出席。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复旦学子了解信息行业前景与制定个人规划,解答现场同学的疑问。
黄芳在致辞中以近期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大赛”信息学院参赛作品为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实践项目,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下一步建设第二课堂和与企业合作的计划。
骆巍从当下热点中美贸易战切入,介绍了中美谈判的最新进展和事件背后凸显出的一系列问题。他指出,中国在关键领域存在技术短板与人才不足的问题,要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就需要克服上述问题。
骆巍介绍了当今信息行业发展趋势的三个关键词,即升级、融合和变革。升级是指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技术日趋成熟;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与产业链加速向跨界融合、融通发展;变革是指质量变革带来发展重大机遇,效率变革推动全面、精准的效率提升,动力变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他展示了目前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关注的七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助力经济新业态,全球多家电信运营商加速AI布局;中国云计算正快速发展,处于向智能商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数据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智能家居单品逐步成熟;5G技术有望利用其时延低等优势助力无人驾驶技术与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高活跃度的创新局面等,让在场同学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当前信息行业的前沿。
骆巍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阐释了包括思维角度、人际敏锐、变革意愿等用于衡量学习敏锐度的七个维度和其代表的能力,希望同学们以此为标杆衡量自己是否达到各项要求。基于上述衡量标准,他进一步讲解了如何将职业规划落到实处。他强调,希望同学们拒绝苟且与平庸,努力做一个有理想的,有贡献的人,不要将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白白浪费;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为自己打造一个标签,诸如研发人员、技术营销、项目管理等,并利用大学提供的一系列课程聚焦能力培养;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四年能进入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多观察多思考,利用实习机会打造自己的标签;希望同学们在大三决定好自己未来的方向,提早为毕业后需要的各种考试做好准备。他还结合以往大学生面试与工作经历,讲解了平时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应该如何有意识打造自己的能力和标签,引起在场同学们热烈反响与讨论。
在提问环节中,针对大学生该如何定标签的问题,骆巍表示,建议同学们可以与辅导员、父母、同学等进行沟通,也可借助一些测试软件等帮助自己认识自我。他还以之前某位同学的经历为例,希望大家能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专业和方向的选择。针对信息行业未来就业的选择问题,黄芳介绍了近几年信息学院学姐学长的本科和研究生就业情况,指出了进入物联网、AI等新兴产业的同学占比较大;骆巍指出,以往信息学院的同学就业可能偏重“软件路线”,但此次中兴事件暴露出中国硬件方面存在问题,故未来就业“硬件路线”可能会更受欢迎。他强调,希望同学们尽早确定未来方向,不要让大学四年在彷徨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