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7上海科技奖】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徐文东、顾玉东团队 研究项目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者:刘威摄影: 视频: 来源:附属华山医院发布时间:2018-03-23

3月23日,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徐文东教授、顾玉东院士团队完成的项目《臂丛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大脑功能重塑规律及新技术的转化研发和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组成员还包括附属华山医院的徐建光、郑谋雄、董震、周俊明、胡韶楠、沈云东、华续赟、邱彦群。

中间为徐文东教授

臂丛神经损伤可以造成一侧上肢完全瘫痪,是致残率最高的周围神经损伤之一。目前治疗水平只能重建“会动的手”,但要重建“灵巧有用的手”仍是世界难题。现有研究臂丛损伤修复的研究体系是脊髓→神经干→靶器官,这种理论应用对于修复单根神经、恢复单个动作、重建“会动的手”是有效的,但对于重建“灵巧有用的手”明显不够。该项目进行理论创新,将研究拓展到大脑,将大脑和周围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大脑→脊髓→神经干→靶器官的研究体系,并基于这个新的研究体系进行方法创新,研发中枢-周围联合治疗臂丛损伤的新手术和技术,诱导中枢和周围反馈形成良性脑重塑,最终重建“灵巧有用的手”。 

发现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前上肢功能区出现沉寂、与高级中枢联系受损

创新技术修复臂丛损伤后上肢功能区重新激活并与高级中枢建立联系

该项目首次发现臂丛损伤后大脑发生特殊变化,甚至影响到运动功能区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臂丛损伤后除患肢原有运动功能区出现沉寂外,执行运动功能的核心脑区也发生异常,表现为一侧半球内初级运动区与辅助运动区间、两半球的运动中枢间的功能连接受到损害;甚至感觉运动网络与相关的工作记忆、执行控制等高级中枢网络的联系也发生下降。这是首次发现外周的臂丛损伤可以逆行引起中枢运动功能网络出现大范围异常。

该项目首次发现臂丛修复后影响功能恢复的关键中枢机制。对手术修复后的脑重塑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证实了臂丛修复后运动中枢功能逐渐恢复,恢复程度与上肢功能恢复呈正相关;另外,大脑的运动网络也发生重塑,来自对侧半球运动中枢的抑制作用逆转为兴奋作用、以激活原有沉寂运动功能区的恢复。大脑会通过重塑、甚至以一种跨两半球的功能重塑来激活沉寂的原有运动功能区,激活的程度与功能恢复密切相关,而这一过程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据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原有沉寂的运动功能区能否再次激活是功能恢复的关键。

该项目基于新的“大脑→脊髓→神经干→靶器官”的理论体系,转化开发出中枢-周围联合互动的针对性治疗新手术和技术,并形成指南。开发出促进良性脑重塑的新的多组神经移位手术方式,以无创经颅磁刺激的中枢刺激方法调整皮层兴奋性,促进神经移位术(如膈神经端侧移位术)后恢复困难的原有沉寂运动功能区再激活;采用中枢-周围联合磁电刺激方法改善中枢的不良脑重塑。上述方法联合应用,重建“灵巧有用的手”。

该项目根据新的理论体系,提出新的治疗指南。多组神经移位术后运动(≥M3)、感觉(≥S3)功能恢复有效率达70%以上,中枢-周围联合干预后灼性神经痛缓解率60%、疼痛量表VAS评分平均下降约35%。这些已被国际权威教科书 收入,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项目发表SCI论文25篇,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言交流9次。举办国家级学习班和国际臂丛研讨会5-6次/年,累计学员超过1000名。成果国内应用于10个省和直辖市、13家单位,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封面制图:方圆)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