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钟扬·学钟扬】上观新闻:复旦官网黑白悼念,追记钟扬教授两三事: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作者:文汇讲堂摄影: 视频: 来源:上观新闻2017年09月25日发布时间:2017-12-28

“我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9月25日上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25日下午16:11,复旦大学官网,黑白色页面上,50个字,击碎了许多人的心。

微信朋友圈里,无论是本校的、其他高校素未谋面过的人,都点起了蜡烛图标。曾与他共事过一段时间的年近四十的男教授,在电话那头,痛哭失声。

因为采访,曾与钟教授深谈过3次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心中诸多起伏,记录二三,以作纪念。

箱子和牙刷

第一次见钟扬教授,被惊住了,黑红脸庞,壮实的肩膀,实在太不像“教授”了。他的办公室里,特别醒目的是一个卧在办公桌旁的大箱子,许多行李托运标签还没撕掉,洗手台前,牙膏牙刷一应俱全。“我经常要出差,这样最方便啦,”钟教授这样说。

这点点滴滴,不是没有原因。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里的植物资源及其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培养出一支西藏“地方队”尤显重要。十多年前,钟扬主动找到西藏大学:“西藏的研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学科肯定能够做好。”在复旦大学支持下,他开始在西藏大学从事科研合作,当时并没有任何额外待遇。

“创业”之初,最大的障碍并不是高原反应,而是信心。当钟扬提出“以项目带学科带队伍”时,西藏大学副教授琼次仁和不少老师一样,不相信能做得成,因为那里没人申请过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钟扬什么都没说,他和大家一次次去野外考察。2002年,他指导琼次仁等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成功。第二年,“西藏大花红景天的居群分布、化学成分变化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项目申报成功,轰动西藏大学。

有一种植物名为拟南芥,实验价值堪比果蝇和小白鼠。寻找特殊的拟南芥材料,成为全球植物学界竞争的方向之一。在钟扬指导下,两位学生许敏和赵宁,利用休息时间,每周末坐公交外加爬山路,爬上4000多米海拔高峰寻访,终于找到一种全新的拟南芥生态型。这一发现即将正式发表,钟扬将其命名为“XZ生态型”,那既是两位年轻人姓的缩写,更是西藏首字母组合,意义非凡。

“这是西藏的馈赠,也是大自然的回报。”钟扬这样说。

高山上的雪莲

曾与钟教授聊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话。

“雪莲的青藏高原种群相较其他环境优越地区的种群,明显要差得多,但这些矮小的植株竟能耐受干旱、狂风、贫瘠的土壤以及4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生物学上的合理解释是: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植物,就是靠这些一群又一群不起眼的小草,向新的高地一代又一代地缓慢推进……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生长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山雪莲给我的人生启示。”

高山雪莲,专业名字叫“鼠麴雪兔子”。1938年,德国探险家希普顿在海拔6300米左右的珠穆朗玛峰南坡采集到这一神奇的物种,将其记载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高等植物。今天,对高山雪莲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类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原生物响应间的关系。为此,钟扬与他的学生、西藏大学同事扎西次仁和拉琼一行,一次次前往珠峰,终于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北坡采集到了宝贵的样品。

曾有人问钟扬,如果不去西藏,留在上海专心搞研究发论文,是否有更多成就。“也许是吧,”他答得坦率,却并不后悔。在复旦大学先进党员报告会上,他就是用这样一段话,来说出自己对高山雪莲的热爱,这何尝不是他的人生缩影?

2002年,他和朝夕相处的同事琼次仁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经波折,终于成功。遗憾的是不久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的琼次仁被诊断出患了重病,到成都的医院治疗休养。每次钟扬从西藏回上海,都特地到成都医院去一趟,带一箱西藏山泉水送到病床前,聊聊最新的采样情况,说说生活大小事。2005年的一 天,两人最后一次见面,“钟老师,我还没和你合作够啊!”琼次仁紧紧地握住钟扬的手,轻声说,“我走时,你送我!”这是一位藏族汉子给出的深深信赖。

今天,钟老师也走了,那么突然。

一首诗,一篇文

“那年8月,我们的考察队沿着泥泞小道穿越羌塘草原。在某天的掌灯时分,一班人马跌跌撞撞来到了班戈、尼玛间一个海拔近5000米的小镇。高原寒夜和连日的奔波使人无暇他顾,我们匆忙间找到了一个家庭旅馆就住下了。半夜,一阵胸闷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急忙唤醒同屋的博士生老王,说‘开点窗吧’。他应声起床。黑暗中,却听‘哐当’一声巨响,一股寒风扑面而来——糟糕,老王把整面窗户从二楼推了下去……”

一篇《藏北的窗》,记录的是钟教授的一个平常工作片段。那天采访快结束时,他拿出来给我看,平实的行文,字里行间看得出深深的喜悦与爱,或者还有些“小骄傲”吧。

今天找出来,接着读下去,当时的感动依旧:“窗户掉下去的第二天清晨,队伍重新启程,车开了回头看,熟悉的土墙,挂满经幡的玛尼旗杆,旅馆老板一家子挥舞告别的手臂……那后面,一缕晨光正巧投进洞开的窗口,心头顿时涌起暖意。”

钟教授的学术建树与情感,不仅仅留在西藏,他带着走遍各地采集的种子,为国家种子库的完善奔波;他为上海海滩培植红树林劳心,希望将其作为“献给上海未来的礼物”。

如今,红树渐已成林,他却远行。

“世界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他的藏族学生忘不了,这首藏语诗是老师特别为他朗诵的,祝贺自己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那时,一首诗未尽,年轻人已经湿了眼眶。

再一遍,“世界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