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六国大学生共建“澜湄家园”

作者:黄辛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科学报》8月8日发布时间:2017-08-17

六国青年代表向“澜沧江—湄公河之约”纪念碑敬献哈达。闫一平摄

“不久前,在澜沧江—湄公河首届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上,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万赛·朋塔杰、越南外交学院的武昆创和广西财经学院的唐劢很是欣喜,因为他们不仅顺利结业,还获得本届训练营的“最佳表现奖”。与他们同时结业的还有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6 国8 所高校的32 名大学生。

“毫无疑问,我们大家在一起,做对了一件事情。”活动发起人之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方明说。两年间,这项活动不断升级,从单纯的夏令营发展成了6 国青年“头脑风暴”,为流域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2015 年8 月,受当地政府邀请,复旦大学组织了6 国官员、学者和学生代表共70 余人,在澜沧江源头实地考察、立碑纪念。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环保合作”为主题的“国际大学生玉树夏令营”结束后,一个更宏大的想法开始酝酿。

“夏令营做完以后,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到源头去,因为有一种文化上追根溯源的朝圣式的心态,这种心态打动了我们。”方明说。

从2015 年的玉树夏令营到2016 年首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来自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6 国青年和专家学者齐聚玉树,不断促进6 国友好交流和流域共同治理。
 

共担建设“澜湄家园”之责

“澜湄”,澜沧江—湄公河的简称。澜沧江起源于青海玉树杂多,流经西藏、云南,从西双版纳出境后改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4880 公里,最后流入南海。近年来,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沿岸各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备受各方关注。

这项比赛全名为“‘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单而言,是6 国大学生组队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案,以期解决地区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国际河流的治理出谋划策。

万赛·朋塔杰和两位队员参加了第二届比赛。由于农民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其残留物随降雨进入河流,导致湄公河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万赛·朋塔杰和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班兰叶可以吸收75%的硝酸盐和95%的磷,因此设计出利用班兰叶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的方案。

在为期3 年的项目周期内,万赛·朋塔杰团队计划建立试点,组织研发推广班兰叶产品,以期实现净化湄公河水质的目标,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由夏令营发展而来的这项赛事,一诞生就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该赛事已被教育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安排,成为澜湄6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活动。

“青年人最富朝气和梦想,也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6 国间的民心相通,青年的交流合作尤为关键。”在赛事首次训练营启动仪式上,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致辞时说。

6 国青年代表步行抵达源头后,在纪念碑前,用英文发出了倡议,共同努力建设“澜湄家园”。
 

展示创新创业新成果

训练营邀请了前两次决赛的优胜队伍,包括8 所高校的35 名青年。他们将展示最新的项目成果,并在训练营进一步获得专家指导,乃至专业力量的孵化。

“最初的制度设计就有这个环节,不能赛完了就结束了,要把问题变为行动。”方明说。

在训练营中,6 国学生在演讲环节展示了对于流域治理孵化优秀项目方案的设计。

“我们尝试利用水井和水过滤系统帮助社区中的人们健康、实惠、

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并希望可以与社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筹资并借鉴新技术来落实这一方案。”来自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团队成员如是说。
而在青海大学设计的澜湄咖啡屋环节,学员们以团队为单位,就项目进一步孵化与每一位专家和导师进行沟通。所有团队同时进行,每30 分钟一次轮换,以达到所有团队和所有导师都能建立对话的目标。

来自中国广西财经学院的团队针对他们所提出的“澜湄流域建立气候减灾联盟建议”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进行了讨论。郑宇认为,政策创新富有现实意义,联盟的有效运作需要更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

在展示和交流之后,导师们通过创新创业公开课给予学员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分为“创业孵化”“公益孵化”和“政策创新”三类,每节课都包括导师讲授与问答互动两个环节。

“好的方案要想真正孵化落地,需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处理好各个方向上的关系。”创业导师团团长、上海华王集团董事长陈庐一希望导师可以成为学员的引路人,也希望学员把创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坚持下去。

“多方合作”学生成“主角”

“多方协作是训练营生根发芽的土壤,也是大赛两年来枝繁叶茂的保障。”方明说,此次训练营项目几乎完全由学生团队自主运行。从设计到筹备的半年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成为了主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 级本科生俞佳慧负责所有与会人员行程的安排和机票、住宿的预定,她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需要保证四五百个航班信息的准确无误。在她看来,虽然是琐碎而细小的事情,但对自己成长大有裨益。

“赛事的筹备过程也是学生们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与多国嘉宾、专家学者和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工作能力,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说。

“同时,我们也希望该项目能够成为青年关注区域环境治理与发展的样板,为将来类似的全球性青年环境治理与发展大赛提供参考和经验。”方明补充道。
据悉,2018 年1 月,这项活动将第一次走出中国在老挝举行,从而开启6 国轮流主办的机制。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