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一带一路”使者融入中国校园 19个国家28位访问学者受益复旦发展研究院“博享项目”

作者:彭德倩、张一然摄影: 视频: 来源:《解放日报》5月13日发布时间:2017-05-15

初夏的复旦校园绿荫正浓,在绿树掩映的砖红色智库楼,几位外籍学者开始一天的工作。年轻的他们是“一带一路”的使者,复旦发展研究院的“博享访问学者项目”,让他们来到中国。

据了解,自2016年2月该项目启动以来,来自19个国家的28位访问学者,先后来到上海、来到复旦,他们从事着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以他们的视角观察中国、上海,以他们的方式融入中国校园的点滴日常。

上午9时整

爱达(Aida)是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国家分析中心区域竞争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正在复旦进行有关全球治理中农业价值链的研究。

“我的课题是以哈萨克斯坦牧业乳业为例,但从国际层面看,这一课题对中哈两国在乳业、牧业方面的产业链发展都具有意义。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农业市场上的一大主体,相信通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双方将有更多相关合作。”她笑着说,短短几周,她已爱上复旦:“我不会说中文,但这儿的人们都非常热情,帮助我解决问题。发展研究院为访问学者提供了各类资源,使我能够充分地从事我的研究,让我十分受益。”

上午10时许

作为访问学者的匈牙利央行高级分析师维克托(Viktor Eszterhai)与发展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交谈,为将于5月27日开幕的上海论坛做准备。尽管五月初才抵达上海,但他早已与复旦结缘:“我的妻子曾经来复旦交流,她给我画了一张地图,告诉我各个建筑的位置。”

在访学期间,维克托将进行他《传统外交理念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的研究。在他看来,传统外交框架下的西欧中心主义已不再适应于全球化时代的多极局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正日渐显著:“我想,匈牙利作为中东欧国家,更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中国,与中国合作。我也希望我的研究能够推动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正如维克托所从事的中东欧“16+1”计划一样,访问学者的课题多紧扣时事热点,兼具前沿视角,包括“一带一路”、伊斯兰教、恐怖主义、北极地缘、拉美华人社群、冷战时代、全球价值链等。他们积极参与了同复旦大学、上海高校智库、乃至国内其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带来了诸多新的研究理念,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研究方向。

5月27日,他将在上海论坛“中国-中东欧合作与‘一带一路’:共享与对接”圆桌作主题发言,他对此十分期待。

午饭过后

巴黎政治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员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 Leclercq)在智库楼走廊散步,在一张描绘上海夜景的油画前驻足。现任法国卢浮宫学院《二十世纪和当代艺术课程》课程讲师的他对艺术颇有研究,在复旦访学的研究课题也是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上海社会生态中与现代性的跨文化对话,为世界多极化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的推动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15年前,我曾作为学生来上海旅游。而现在,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了巨大的变化。能够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从事现代性研究,探讨中西方学者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

丰富的访学项目,令海外学者们得以亲身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学者也能更便利地与各国学者交流……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在此间碰撞。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外人文交流,讲好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与世界对话的中国声音。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